现代孩子的娱乐选择越来越多,琳琅满目的玩具、精彩刺激的电脑游戏,比单调的童谣更来得吸引。骆俐君预料,再过个10年、20年,当那些懂得童谣的长辈都离世后,这些经典童谣就完全消失在这块土地上。

在马来西亚长大的孩子,都能随口哼唱家喻户晓的童年颂《Rasa Sayang》。童谣是共同成长记忆,也是学习词汇的开始,所以,骆俐君经常在孩子面前哼哼唱唱。因为市面上的童谣书籍不多,这位妈妈决定自资出书,为孩子编制一本马来童谣歌书,传承本土歌谣文化。

“童谣虽说歌词简单,却朗朗上口。”骆俐君称,现年3岁的儿子只要重复听上数次就可以哼唱起整首歌了。“这不正是童谣的特色吗?”她兴奋地分享:“许多童谣到现在还会唱,因为简单易懂嘛!”

每个人成长都有自己的进度,孩子也有他的一套。骆俐君最大的愿望是儿子能够快乐成长,并安排3岁的儿子上安亲班学习与其他同学相处。
每个人成长都有自己的进度,孩子也有他的一套。骆俐君最大的愿望是儿子能够快乐成长,并安排3岁的儿子上安亲班学习与其他同学相处。

“最开心就是儿子喜欢听我唱歌!临睡前,我都会给儿子唱童谣,因为他都没有听过,所以会专注聆听,甚至会好奇地发问,比较多互动。”有时候歌未唱完,儿子会不停地急著追问:妈咪,继续!继续!”偶尔,儿子会随意哼唱童谣,甚至随著音乐摇摆身体,逗乐全家。

她认为,童谣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孩的记忆很强,而且听觉保存的记忆最为深刻及长久,我认为,从小让孩子在美丽的歌词和旋律中长大,能够潜移默化地滋润他们的心灵。”

每当骆俐君想起那些耳熟能详的马来童谣,心情就莫名亢奋,很想将之介绍给孩子。书店里陈列著各种语文的儿童歌谣书,唯独看不见以马来文当媒介语的歌谣书,心情既纳闷又失望。她指出,市面有关童谣的书籍极少,更别说马来童谣。“要不是替儿子找书,我也不知道本土童谣原来已开始走向末路。”于是,她决定展开采集工作,自资为儿子出版双语童谣歌书,以作日后纪念。

轻松的哼唱,简单的动作,骆俐君(左)就能和儿子一起快乐哼唱童谣,享受不一样的亲子乐趣。
轻松的哼唱,简单的动作,骆俐君(左)就能和儿子一起快乐哼唱童谣,享受不一样的亲子乐趣。

歌书糅合本土特色

“现在的孩子很会唱《老鼠爱大米》,但就是无法唱出马来童谣。你不觉得可悲吗?”这个年头的孩子可以朗朗唱出《小苹果》、《Gangnam Style》、《童话》等流行歌曲,却不知道《Burung Kakak Tua》,不认识《Lenggang Kangkung》。这何尝不是时下许多父母所见所闻,很想改变的事实?

采访当日,记者边谈边翻开骆俐君出版的马来童谣歌书——《Rasa Sayang Sing-and-Record Fun Book》。书的封面以简单且充满童趣的插画呈现,没有太多花俏点缀,却轻易带出本土特色。书里所搜集的马来童谣,全都是朗朗上口的经典曲子。书中,7首马来童谣皆以双语(马来文及英文)对照的方式呈现,书面设计、校对、翻译等等,由骆俐君一手包办。她坦承,两年的筹备过程,并不容易。

骆俐君认为, 让孩子学习童谣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还能让孩子增长见识、发挥想像力,陶冶心情。
骆俐君认为, 让孩子学习童谣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还能让孩子增长见识、发挥想像力,陶冶心情。

童谣加游戏 开心学语文

骆俐君的童年,也有童谣相伴,最记得喜欢教她念童谣的外婆。给骆俐君最大心灵震撼的还是《Rasa Sayang》这首歌,“虽然它是一首简单童谣,但从歌词中可以看出深远的涵义。”不过上小学后,流行儿歌取代童谣,冲淡了她对童谣的记忆。直到婚后,当上孩子的妈,为了让儿子接触童谣,才试图追回那些已然流失的记忆。

骆俐君对马来童谣的认知启蒙于幼儿园。出生于槟城郊区的她被父母安置在村里一家由友族同胞经营的幼儿园就读,因而说得一口流利的马来话,对马来童谣不陌生,至今仍朗朗上口。她记得,每回幼儿园的老师在教唱童谣时,都会加插小游戏、动作,感觉挺好玩。“上学都期待音乐课的到来,因为可以哼哼唱唱的。”多年以后,她察觉到,童谣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和理解能力很重要。

“童谣的歌词是简单的、朴素的,并且都以日常生活有关联,这增加了孩子的理解度;加上句型结构相似,念起来顺口,再配以自然的节奏美,使得孩子们能够轻轻松松又开开心心地学习哼唱,这不也是增强他们记忆力的最好办法吗?”骆俐君感慨:“从前的长辈或家长闲来大多会教家中小孩念童谣,现代人们空闲时却多数对著电视了。他们即使会哼唱童谣,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教小孩子唱著玩。”

西方人和东方人的教育孩子的差异较大。骆俐君和自小在美国长大的台湾籍丈夫达成共识, 协议好每次要决定做某件事情前, 都会先沟通,该怎么做才是对儿子最好。夫妻俩认为,和儿子一起成长最重要。为了拉近与儿子的距离, 丈夫会哼唱几句马来童谣呢!
西方人和东方人的教育孩子的差异较大。骆俐君和自小在美国长大的台湾籍丈夫达成共识, 协议好每次要决定做某件事情前, 都会先沟通,该怎么做才是对儿子最好。夫妻俩认为,和儿子一起成长最重要。为了拉近与儿子的距离, 丈夫会哼唱几句马来童谣呢!

本土原创,自有地方风情

骆俐君指,现在有很多国外出版社将歌谣和绘本结合,让孩子愉快地唱歌跳舞、亲近绘本,也对故事、文字印象更加深刻。“大部分童谣专辑都是外国进口,绘本也是翻译本,或是台湾、中国的出版品,马来西亚市面上鲜少出现本土童谣和绘本。”她有感而发,“我们小时候学习的都是中国或外国的童谣,长大以后才发现那是别人的歌。”因此,她认为,马来童谣更显珍贵。马来童谣是100%本土的原创作品,悠悠的曲调,是外国童谣取代不了的特色。

“只有本土原创的童谣,才能把我们孩子所熟悉的事物写在歌词里,孩子长大后也会记得住。”骆俐君也发现时下小孩大多都在哼唱他们未完全理解词中之意的流行歌曲,这根本不符合孩子们的年龄。“时下儿歌的旋律,往往没有过去般优美好听。现代孩子的歌书里有一半以上的歌,我都不会唱。从歌词中,现代儿歌也不像过去的童谣具有反映当下环境的功能。”

把文化唱进心扉

“《Burung Kakak Tua》、《Rasa Sayang》等等,都是久违的马来童谣,只有本地的孩子才能意会歌词里有趣的文化碰撞。”骆俐君特别提及,全书用了插画,希望能够带出些许童趣。由于《Rasa Sayang Sing-and-Record Fun Book》是一本发声书(soundbook),她也费尽心思寻找一把能够唱出马来童谣精髓的声音。

无论大环境如何改变,骆俐君坚信,聆听好听的童谣是童年时期不容错过的重要事,“虽然,现在幼儿园多数唱英文儿歌,我还是会让小朋友们知道,世界上有像《Rasa Sayang》这类马来童谣,不让它失传。”

童谣会被遗忘,失传,而后消失。“我身边的朋友,很多也不懂马来童谣了。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完全把它们遗忘了?”骆俐君突然觉得好像应该做些什么。未来,她希望传承马来民谣的精神可以继续燃烧,让现代的孩子多接触童谣。

童谣亲子时光3诀窍

1)童谣的内容要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不同地域的文化是不同的,家长要选择孩子能理解的、感兴趣的童谣,当然也要在不同的时候教孩子唱不同的儿歌。

2)结合动作,一些童谣都是以生活中的现象及事物作为主要内容,比如《Rasa Sayang》,家长在教孩子唱歌的时候就可以配合歌词并结合动作表演给孩子看,让孩子边看边学边记忆。

3)现在有许多好听的童谣已经收集成册,家长可以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或光碟,教孩子的时候,最好能配上些简单的音乐,哼给孩子听,吸引他们学唱的兴趣。除了配上音乐,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配有插图的童谣书籍,看一些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