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到晚就只知道玩!不准玩了。”身为父母,对于这句话大多不陌生,但从现在起,观念必须改变,如果孩子不玩,那才真的要担心了。

现代儿童似乎玩得愈来愈少、玩的品质也愈来愈差,而主要的原因究竟是父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机会?抑或,有些父母就算听闻了游戏的重要性,想让孩子玩,却不知道要让孩子玩什么?该怎么玩?

“现在许多孩子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玩得不够,身心因此得不到满足。童年就应该多玩一点。”王莲明是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的资深讲师,定期到中心内带领孩子玩一些具启发性游戏,进行游戏治疗。“我很喜欢小孩子,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觉得我们是同一伙的。”她笑称,初时的念头纯粹是想学习如何跟自己的孩子玩,同时教导其他父母如何正确地跟孩子玩游戏。

一起玩,不是指导如何玩

王莲明的工作是负责跟孩子“玩游戏”。因此曾经孩子有问题的父母带著孩子来见她,静观她跟孩子互动后,对她说:你不过是在跟孩子玩游戏而已。王莲明就问对方是否看到任何不同之处,对方回答说:“是,你虽然是玩游戏,但是我的孩子的确有改变,同时,你很能配合孩子玩游戏,这个我做不到。”

王莲明认为,父母如果经常陪伴孩子玩游戏,就能与孩子建立很好的联系,不必等到出问题时才来找治疗师。不过这里所谓的“玩”,不是以大人的身份“指示”和“管教”孩子,而是一种放下身段、与孩子同在地“玩”。

“整个治疗过程,我和父母就坐在孩子旁,孩子开始自己玩,过后会邀请大人一起玩。但我做为游戏治疗师则同时询问孩子所玩的游戏代表什么意思,并引导孩子或与之共同探讨能够做什么。”她指出,父母一般与孩子玩游戏进行情感联系时,就不必像治疗师那样探讨孩子的问题,只要放下身段尽兴地跟他们玩即可。

王莲明说,游戏对孩子非常重要。一个孩子若被剥夺游玩的权利,等于童年不完整,长大后会引发一些问题。
王莲明说,游戏对孩子非常重要。一个孩子若被剥夺游玩的权利,等于童年不完整,长大后会引发一些问题。

角色扮演助克服恐惧

王莲明指出,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表达能力有限,无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我们看到孩子打人、喊叫,这些都是他们有情绪但没有能力告诉身边人时,才会有的行为。”

通过游戏,大人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和情绪,游戏治疗是一种陪伴,让孩子以自己的步伐来表达和疗愈。“有时候,大人会焦虑地想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但其实爸爸妈妈只需做到全心全意地陪伴、付出同理心,孩子就会在游戏中疗愈自己。”王莲明举例说:“就像有些孩子害怕打针,却常常玩‘医生’游戏一样;他们就在游戏里扮演医生的角色,并在模拟‘看医生’的游戏中,试著克服自己对打针的恐惧感。”

游戏治疗是以孩子为对象,因此,这类游戏应由孩子主导,一般王莲明只在一旁陈述所见和给予陪伴。因此在过程中,不会为孩子所选择的玩具命名,或者对有关游戏及孩子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比如小女孩拿了一个洋娃娃,我不会说这是一个洋娃娃,因为在孩子的心里,那洋娃娃很可能是他自己,除非孩子自己说那是洋娃娃。”同时,她不会直接参与孩子的游戏,除非获得孩子的邀请。“这是因为我要让游戏的主体——孩子来告诉我,我可以怎样引导他、陪伴他。”

王莲明认为,只有在了解孩子的情况下,父母才会用对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孩子想的要的其实很简单,可是大人的思想却很复杂,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孩子身上,说要给孩子最好的。”她以玩具为例,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玩具,标签可以刺激脑部发育等功能,可是对孩子来说,这些玩具不见得好玩,也不见得是孩子需要的。

创造家居游戏空间

现代家居的空间有限,孩子无法尽情走动探索,该怎么生出空间让孩子玩乐?曾是幼教工作者的林川滢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在家里开辟一处小小的游戏空间,让两个女儿尽情游戏。

在林川滢的家,没有花哨的图腾、过多鲜艳的色彩,因为她希望给女儿们一个自然、舒适的环境。只要愿意花心思,不一定需要很多钱,也能帮小孩营造一个充满欢愉的游戏空间。

林川滢建议,家中游戏空间以穿透隔间为佳,大人可以随时观察小孩的状况。除了基本简单收纳之外,还可运用开放式书架作为小朋友收纳玩具的地方,以后长大了,可改为书籍收纳区。地板可叠上软垫,触感柔软,父母也放心让小朋友在地上爬行或玩耍。

另外,游戏室里的玩具收纳,通常是妈妈们最大的烦恼。“许多父母亲不喜欢小孩子在客厅玩玩具,是担心弄乱环境之后还要整理,因此,常会限制小孩不准做这个、不准用那个,或者因为忙家事又要照顾小孩而情绪化。”

因此,林川滢建议置放一篮一篮可提、可收的箱子,必须是小孩自己拉得动的。玩完游戏后,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建立他们分类与收纳的习惯;开放式箱子让孩子更好收拾,父母最后再把箱子收进抽屉里。

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规则,也在游戏中学会了互相尊重。
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规则,也在游戏中学会了互相尊重。

陪伴是爱的举动

现代父母难当吗?林川滢从父母的角度看来,只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并不难。一年前离开幼教领域,当上全职妈妈的林川滢,如今最常做的事是陪孩子聊天、多抱抱孩子、多听孩子说话,尽量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

她指,家长已不能沿用以前的那套来教导孩子,毕竟时代变迁,现今的父母生活忙碌,但也不能忽略孩子的游戏时间,因为和孩子玩耍也是一种相处方式。

她直点现代父母的问题所在,既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而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不懂得为人父母。“只要自己去感受和感觉,就会知道孩子要些什么。把孩子交给医生或老师,充其量只是把孩子养大,根本没有负上其他的责任。”

对孩子来说,成长的日子里玩乐固然重要,然而,林川滢却认为,父母的陪伴对他们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比起父亲,大部分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较亲近,孩子也渴望父母可以常伴左右。

家长陪玩手册

跟孩子“玩游戏”看似简单,却是一门学问。父母往往以为只要买玩具就等于玩乐,事实上这对孩子成长没有太大意义。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陪玩。父母要如何正确引导游戏中的孩子呢?

不要过度干涉玩法

孩子才是游戏的主导者,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孩子照著说明书上的玩法去操作,应该耐心等待,观察孩子自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玩法,等孩子玩出兴趣和心得以后,再提供他不同的玩法作为参考。

陪玩时间要固定

大人的时间较弹性,因为我们懂得看时钟,但对孩子而言,他们作息的准则,就是每天规律运作的生理时钟。王莲明建议,父母陪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最好能够固定,否则在孩子认为该玩游戏时,大人却没空陪他玩,可能会闹情绪。同时,在固定时间和日子进行,是为了替孩子建立安全感,也让孩子期待那段和爸爸妈妈玩游戏的欢乐时段。若家长真的累了,必须跟孩子说清楚什么时间可以再陪他玩,别让孩子一直处于期待和失望的情绪当中,从而导致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糟。

建立界线和规则

虽然在亲子游戏时段里,完全是由孩子作主导,但这并不意味著孩子可以为所欲为。界线很重要,若没有为孩子设限,孩子会没有安全感。因此,在游戏过程里,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同时,蓄意破坏玩具的行为也会被制止。

在此前,家长必须先做到设法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接著再设下界线,进一步提供其他选择,让孩子不会感觉被拒绝或没有选择。

马来西亚他生命线协会内的游戏治疗空间,各种色彩及质感的玩具,能有效引导孩子做出表达。
马来西亚他生命线协会内的游戏治疗空间,各种色彩及质感的玩具,能有效引导孩子做出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