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学习成效更好,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每日抽出时间陪读,无奈孩子不是不专心就是磨磨蹭蹭,导致亲子间产生许多摩擦。到底该怎样陪读才能让家庭和谐、身心健康?

常让家长在陪读时抓狂的,是这几种情况:磨蹭、马虎、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动力不足。家长的应对方式,往往非骂即打,孩子因此闹起脾气,亲子间“战事”频繁。然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你会发现,原来在陪读大战中,你才是导演,决定著剧情的发展,演员的命运。

只要孩子智力没问题,他迟早能学会写字、两位数加减法的。焦虑让我们无法从容淡定,总想事事争先,结果揠苗助长。为什么会焦虑?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可是,我们呕心沥血,夜夜陪读,真的能保证孩子成绩好,能有个好的未来吗?不用说太久,即使10年前,你能预见到现在这个世界吗?

无人驾驶的汽车已经在公路上飞驰,会计、医生都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巨变正在发生,旧有的模式已经被打破。跑道已经变了,我们还在驱赶著孩子在原有的跑道上玩命奔跑。未来,真正能胜出的是什么?与技能的熟练、知识的储备相比,一个人的创造力、感受力、想像力等软实力更为重要。还有健全的人格、良善的性格,这些都是孩子长大成人后幸福的基石。这些,才是人之为人的永恒宝贵之处。

世界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具备了应变的能力,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想明白了这些,也许你能减少一些焦虑,重新改写陪读的剧本,改写你和孩子的关系。

太马虎?孩子并非故意

有个妈妈念叨,孩子上一年级,练习写生字:“明明那里还有一撇,他就是看不到!他怎么能看不到呢?眼睛都看什么去了?快把我气死了!”

有的时候,马虎真的不怨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神经系统还没发育成熟,视觉辨识能力不强,才会导致“q”和“p”分不清,“7”写反了方向等问题。大脑这一条神经通路没开发,就真的指挥不了身体,哪怕拼命地想做好,也是有心无力。大人觉得特别简单、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孩子就是看不到、做不好,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没跟上。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接收视觉信息、发出动作指令都要有一个反复练习、熟练的过程。所以,当你在为孩子的马虎恼火时,请提醒自己,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他很可能真的没看到,真的没意识到。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

怎么办?

1.养成检查、演算的习惯。

2.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讲题,在讲题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也可以减少马虎。

3.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

4.多运动,促进手眼脑的协调。

不专注?祸首或是家长

说到学习问题,十个家长会有八九个说自己的孩子缺乏专注力——怎么就坐不住呢?让他写作业,一会儿要尿尿;一会儿摆弄橡皮擦;一会儿说饿了…家长即使在一旁紧盯著,严防死守,还是防不胜防,一不留神人家就发呆愣神神游四方去了。很多家长没意识到,正是自己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孩子自己在那儿写作业,写得不工整,家长的头就探过来了:写得太潦草,擦了重写!写错了一个字,家长的手指又伸过来:没看清这少一横吗?擦了重写!背课文,正边想边背,被家长喝住:漏了一个词,重新背!

孩子写作业和大人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需要心流的持续贯注,需要沉浸在当下的世界中,这也是学习本身的乐趣。而这个过程时时被家长打断,孩子根本就不能享受到这种专注和沉浸,写作业就变成了一件苦差事。

所以,缺乏专注力,很可能是家长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学习不好的原因。

怎么办?

1.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入手,让他享受专注和沉浸其中的乐趣。给他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不打扰,不指挥。

2.身教重于言传,做家长的也要问问自己,在孩子眼里,自己是不是一个专注做事的人?

3.晚饭后,大人看看书,写写字,在家里营造一个专注做事的环境。环境的力量是强大的,潜移默化中会让孩子受到影响和带动。请记住:改变别人注定是痛苦、无效的,只能改变自己,进而影响别人。

爱磨蹭?乃孩子的消极抵抗

很多家长可能都没意识到,磨蹭其实是孩子的一种消极抵抗。你吼我骂我打我,我有一肚子委屈和怨气,但你是大人,我是孩子,我拿你没办法,只能服从。但是,有一点你拿我没办法——你控制不了我写作业的时间。我磨磨蹭蹭,你只能干著急,又能怎样?

孩子很可能没有这么有意识地想过,但面对父母的打骂和控制,他下意识地就会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很多孩子越催越磨蹭、越骂越迟钝,作业能拖到半夜、做事丢三落四,这其实就是一种消极抵抗。另外,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的基础薄弱,老师留的作业之外,自己又给孩子布置了练习题。有时候,好不容易作业完成得早,孩子刚想喘口气,家长又拿练习题让孩子做,理由貌似无可辩驳——我是为你好,你的基础这么差,只有多做练习才能跟上啊。

孩子会怎么想?我好不容易做完作业可以玩一会儿了,又要做练习。反正早完成也玩不了,还不如磨蹭点,这样做的题还少点——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本能。换位思考一下,你是孩子,你也会这么应对啊。

怎么办?

1.尽量少催,越催越磨蹭。

2.和孩子商量,让他自己安排时间,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玩。言出必行,说话算数。如果写不完,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3.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很多时候,增加练习量反而适得其反,让他对学习更反感。给孩子留出玩乐时间,让他有个盼头,而不是呵欠连天地写作业,睡一觉起来又是学习,周而复始,了无生趣。

没动力?是因为没成就感

想想看,一个总是被批评、被吼被打的孩子,在家长气急败坏、狂风暴雨的摧残中,渐渐认同了这个评判:自己就是粗心,就是磨蹭,就是笨,就是学习不好。慢慢地,孩子就会把写作业这件事和负面情绪联系到一起,一想起写作业就发怵,内心充满了沮丧、挫败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这样的状态下,怎么可能对学习有兴趣、有动力?只能是想办法应付了事。越应付,越挨批,成了恶性循环。

怎么办?

1.与无力感相对的是成就感和掌控感。可以从这里入手,帮孩子找回内心的力量。指出他的进步,和他一起小小地庆祝一下,问问他是怎么做到的,让他看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做得挺好。

2.多鼓励,少批评,尽量把学习这件事和积极正面的情绪联系起来。鼓励的时候,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3.别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比如:昨天10点写完作业,今天提前了10分钟,这就是进步。昨天错了5道题,今天错了3道,这就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