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正月十五,迎来农历新年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
作为华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其热闹程度堪称中华民族“狂欢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办多种活动,其乐融融。
这些传统习俗你还记得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由来已久的习俗。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
【闹花灯】
闹花灯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各类花灯不一而足。
【耍龙灯】
龙是中国的图腾。正月十五耍龙灯,代表的是一种气势,一年红火,精神倍加!
【踩高跷】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猜灯谜】
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每逢元宵节,很多地方都会打出灯谜,希望今年平平安安喜气洋洋。
除了上述的习俗,元宵节还有你或许不知道的小知识。
1)古代情人节
诗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的就是这天。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不少未婚男女藉著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心上人,因此元宵节也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也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
2)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今年元宵节为啥较去年“晚”19天?
一些公众发现,元宵节很调皮,去年对应的阳历日期是2月11日,今年为3月2日,而明年则是2月19日,这意味著今年的元宵节比去年晚到19天,而明年的元宵节又比今年早到11天。
同样是元宵节,为何阳历日期时早时迟呢?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是由农历闰月所致。
中国目前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两种历法。为使农历年与阳历年能基本对应,中国采取了“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即闰年增加一个月。
这样,如果上一个农历年没有闰月,那么下一年的元宵节就会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农历有闰月,下一年的元宵节就会比上年推迟19天左右。
天文年历显示,元宵节最早发生在2月4日,恰逢“春打六九头”;最迟出现在3月6日,时值“九九艳阳天”。就本世纪而言,最早的元宵节为2月4日,最晚的元宵节则是3月5日。
4)元宵和汤圆如何区分?
元宵和汤圆并不是同一个物种,汤圆是像包水饺那样制作,而元宵是馅料和糯米粉滚出来。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