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就像风,这一阵走了,那一阵又来。曾创作出《老鼠爱大米》的杨臣刚,用10年时间曲折而又深刻地去理解与命运之间的关系。现在的杨臣刚拒绝被人贴上神曲的标签。

“我从未想过靠这首歌成名,我当初的梦想是想像黄家驹一样,靠一首励志的歌曲被人记住。”距离杨臣刚创作歌曲《老鼠爱大米》已经过去10年,其间他不断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他从未希望通过神曲成名,但又不得不拼命创作和演唱神曲以维持热度。

10年间,他的命运和他的神曲紧紧捆绑在一起,然而在他的神曲被时代抛弃后,他也不得不学会去面对一种哑暗的名声降落和命运转折。已经36岁的杨臣刚开始有了中年人的双下巴,身材也发福。重新给成名曲打分,他在演唱质量上只打70分,“但作为我事业和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我觉得不管我喜不喜欢这首歌,它都是一首成功的曲子。”

2004年,这位来自湖北的歌手凭借《老鼠爱大米》一曲成名,并创造一个让当下流行乐坛巨星都难以企及的成绩,正版唱片销量高达150万张,这首歌曾在全世界各地被翻唱,拥有英文、日文、韩文等十馀种不同语言的版本。当年,《老鼠爱大米》的单曲彩铃月下载量高达600万次,是该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这首歌还为公司创造收益高达1.7亿元(约1亿令吉),被称为“史上最赚钱的歌曲”。杨臣刚承认,当时的他赚了不少钱,轻易地在北京买了房子。

此后,杨臣刚以每年至少一张专辑的速度来维持网络名歌手的热度。其间,他创作了很多网络歌曲,但这些他创作的歌曲都基本带有此前《老鼠爱大米》的痕迹,比如歌词总是充斥著“老公、老婆”、“金钱”和直白情爱的词汇,销量却远远不如他的成名曲。每当新专辑不卖座时,杨臣刚总会情绪低落地认为,自己将永远靠消费那首成名曲的剩馀价值来维持热度。

当时的杨臣刚陷入一种痛苦的创作状态,他回忆“一通宵一通宵地写歌词,只要有商演就要争著去,每天只要一睁开眼睛就怕自己不再有名。”

神曲效应终退热 累积人脉拓后路

为了不让知名度滑落,杨臣刚被公司安排了从不间断的商业项目,其至还“服从要求”出了一本书,拍了一部电影和一部连续剧,而这3个作品的名字都叫《老鼠爱大米》,内容都是剧情俗套的小清新爱情故事。公司安排的这些活动都不在他的兴趣范围内,影响力也微乎其微。

恶性循环也随之而来,他创作的歌曲质量越来越差,随之而来的是不断锐减的唱片销量,到了2007年后,他所有专辑的销量加起来都不及《老鼠爱大米》的1/10。同时,他也对唱这首成名曲失去了热情,因为“唱烂了,唱烦了,我杨臣刚给人印象是这辈子只能唱这么一首歌”。他回忆,过去10年里,他至少唱了上万遍这首曲子。

他也曾试图摆脱神曲歌手的标签,但市场并不接受他的转型。每次他登台演出时,都会被主办方要求唱《老鼠爱大米》,热爱摇滚乐的他也曾试图说服活动主办方让自己唱摇滚版,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拒绝。

杨臣刚说:“那时候,我和公司争吵得很凶,他们整天警告我,杨臣刚,你不许再在外面说你不是网络歌手,你就老老实实唱你的网络歌曲。”这种激烈对抗一直持续到2009年,“想通了”的杨臣刚和公司解约,独立出来创办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

如今开公司的杨臣刚最喜欢聊的话题不是网络歌曲,最喜欢提及的人名也不是他熟悉的音乐圈内人,而是马云、王健林和马化腾等商业大佬。在他的描述中,近两年,他常和这些商业巨头并肩而坐,聊互联网的发展和商业上的经营,并及时有效地得到对方的各种建议。不过他承认,这些商业大佬也是当年他唱网络神曲成名时积累下的人脉。

现在的他已经能够坦然接受名声降落。“因为我现在没有再出新歌了,所以我应该是不火了,现实是残酷的,你没有让大家见到你,大家就会慢慢忘记你,这是很简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