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和半文盲以外,还有一种时代进步的产物“消费文盲”。一般分成两类,一类看不懂品牌背后的内涵,靠价位获得优越感;第二类则崇尚无标签。新时代文盲或称全球文盲(Global Illiteracy),指的并不是读不懂文字,而是“误读”语言或文化。

越是众所周知的消费符号,越容易被误读。当我们以非同一般的速度体验和消费西方文明时,越来越扁平化的世界,令消费符号的误读愈加立体化。文化传统、价值观和消费品味之间存在的差异,每一样都需要时间慢慢累积和沉淀。

我们认为意粉(Pasta)是极高尚美味的食物,但若是对饮食稍微讲究,便会知道没有食物比意粉更乏味。拿最常见的肉酱意粉来说,过去是穷人食品,买不起大块牛排,只好买些肥瘦不均的牛腹肉,放上番茄煮熟,炖成肉泥,是意大利的“江湖菜”,和我们的快熟面差不多等级。

多和其他国家的人接触,不难发现很多我们“以为”的事,在他们心中,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重点是,我们总以为我们“以为”的就是真相,因而选择忽略背后真正的内涵和意义。在新文盲时代,大部分人看起来懂得很多,但其实什么都不懂。

全球文盲共分成两类,第一类因消化不良而误读品牌,热衷购买,靠价位来追求身份认同,但只能在本土扮演优越阶层的角色。第二类则是被消费霸权和第一类消费文盲同时压迫和抛弃的那群人,因此他们推崇“无标签”。两类特征在年轻人身上都尤其明显,这无疑和商业力量所造成的流行时尚相关。

EMBA 累积社交资源

EMBA是用公款消费的Easy MBA(商管硕士在职班),人人争著上课,为的是迅速累积社交资源,高校纷纷开办EMBA课程,意在谋“财”而非“才”。套用国际知名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的话:“EMBA和MBA的区别在于,招收更有经验的学员,建立在不离开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其他的都没差别。”换句话说,这些学员所拥有的经验并没有被加以利用。EMBA课程往往是商学院的摇钱树,但也非所有美国顶尖大学都热衷于此,教学质量不高,让他们担心损害学校声誉。相比之下,东方人又比西方人更热衷投资教育、消费文凭。虽然通过EMBA达到真正的增值和竞争力,并不是太有说服力,但社会精英纷纷扑向EMBA,很难说他们的选择是非理性的,毕竟结交校友,也是一种正当的目的。

IKEA 美观vs耐用

来自瑞典的IKEA家居,以DIY的欧美设计风格风靡亚洲,消费人自以为有品味,而IKEA自然成了小资理想的高端家居品牌。但在美国,IKEA被称作“Cheap IKEA”(廉价家居);在欧美,IKEA的价格在家居品牌中是最低的。欧美人觉得家具不是耐用品,他们重外观,一年更换好几次,东方人却不是如此,经常是一次性装修,尤其注重材质,甚至一件家具能传几代人。

Che Guevara 被消费的革命家

作为潮流,切格瓦拉(Che Guevara)注定要被消费。他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也是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他的头像被改造成蒙娜丽莎版、少女版、猿人版,开起了KUSO的反时尚玩笑。切格瓦拉代表的是热情和不低头的热忱,但他的形象陷入资本的体系结构后,不可避免地以各种形式被反复专卖。他曾经是力量的旗帜,现在却被经营成一个品牌。对于终其一生不遗馀力和过度消费划清界限的切格瓦拉来说,这或许是最始料不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