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严重破损失修,屋身前半部甚至连“家徒四壁”都谈不上,贫困夫妇多年来过著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恐惧日子,今仅盼能重建家园,从此有瓦遮头,安枕无忧。
周灯山(64岁)和太太梁丽群(56岁)居住在怡保斗华新村第25路339号的木屋,木屋是周灯山父母留下的产业,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屋顶部分锌铁被吹走,柱梁和木墙也被白蚁蛀蚀,暗藏随时倒塌的危机。
目前其屋身前半部,即客厅和两间房间已经完全破损不全,至于后半部的屋身尚有2间房间、厨房和厕所,由于屋顶和墙壁裂缝处处,因此下雨时就会面对漏水问题。
周灯山向《东方日报》说,他自出世就住在祖屋,屋龄至少已超过64年。
他说,近几年来,屋子破损速度加快,由于脚部有伤患,他已无法像以往般爬高更换锌片和修补屋子,以致屋子变成今日的破损面貌。
记者观察,漏水的问题也导致夫妇无心布置家居,以致杂物随意叠置,除了房间尚可入睡歇息之外,其他地方凌乱不堪。
周灯山续称,目前屋外有一棵大树“罩著”现有的屋顶,至少可预防锌片被吹走,但是也怕树桠断了压跨屋顶,内心甚为矛盾。
他坦言目前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有瓦遮头”,不求其他物资协助,有了屋子之后,他们就能收拾杂乱无章的杂物,重建温暖窝。
晚上下雨忧心难眠
梁丽群透露,每当下雨打雷时,两人犹如惊弓之鸟,除了担心漏水之外,也担心屋梁随时倒塌、或电缆碰水会触电等,若是晚上下雨,两人更彻夜难眠。
她说,为了遮挡雨水,她有时还打开雨伞遮掩物品,所幸家里没什么贵重电器,只有他人转赠的冰柜和房间的电视最值钱。
“由于屋子无门可锁,3年前,更有小偷潜入偷走煤气炉和汤煲,损失数百令吉,所以饲养6只野狗助守屋防贼。”
目前夫妇俩在斗华新村巴刹附近售卖板面以维持家计,尽管生活拮据,不过两人鲜少开口向他人求助,包括亲朋戚友等。由于素来不求人,平时看到小孩也会分发零食,因此若非亲睹屋子现况,大家还真不敢相信夫妇俩就住此。
筹钱重建家园
周灯山夫妇育有一名31岁的独子周汉成,后者原本在怡保从事机械行业工作,为了要赚更多钱,一年多前毅然离乡背井,到新加坡的烘焙业拜师学艺。
他们理解到儿子初踏入大城市工作并不容易,包括要缴付房租等,工作尚不稳定,因此也没有向孩子拿钱,甚至笑说孩子不向父母要钱已经很好了。
年轻时的周灯山从事建筑“三行”,即木工、泥水、油漆工作,由于工作非每天开工,收入不稳定,因此也没有储蓄。
去年他乘坐摩哆时发生意外,撞向一辆突然开门的轿车,导致左脚趾,右脚踝受伤,右手指无法屈伸,因此就算屋顶被吹移,他也无法爬高修理屋顶。
早前曾有善心人士捐助他1500令吉,他也购买了一些砖头、柱子和楼梯,希望能靠朋友的帮忙重搭屋子,可惜杯水车薪,不够搭建屋子。
他因此希望能筹得更多款项,以便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建材重建家园。
卖面收入仅够糊口
周灯山夫妇售卖板面已有7年,跟随茶餐室的休息日,每个月仅休息两天,不过两人很怕假期,因为休息就等于失去收入。
周灯山说,虽然周末假日食客人潮较多,一天生意额有百多令吉,不过扣除日益昂贵的食材成本,其实利润甚低。夫妇俩每天清晨4时就开始起床筹备忙开档,收档后依然要回家熬煮鲜汤准备隔天的食材,生活相当忙碌。
梁丽群说,售卖板面所赚取的收入并不多,扣除食材和档口租金,每日的微薄盈利只够两人的膳食和缴付水电费等,根本没有钱去修复日益损坏的房子。
为了增加收入,梁丽群每逢周三、六和日中午12时至下午3时,兼职捧茶工作,赚取每小时数令吉的帮补家用。此外,夫妇两人都患有高血压,需要定时到医院检查和取药。
【爱心捐款】
有意捐款者请在新闻见报的3个月内,以支票或网上转账方式,将义款交至本报。一旦逾期,本报将把支票按址退回,或自动转入东方慈善公益基金内,协助其他有需要人士。
采用网上转账,我们的银行户头是Maybank 5140-7500-0321 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请把转账单据连同捐款人资料、地址、电话及受惠人名字列出,电邮至charity@odn.my,或传真至03-26926336,不需要收据者无须提供地址。
采用支票者须在支票背后注明受惠者名字(周灯山)。支票抬头写上“Oriental Daily Sdn.Bhd(Charity Account)”,寄至本报吉隆坡办事处:Wisma Dang Wangi,38,Jalan Dang Wangi,50100 Kuala Lumpur。询问电话:03-26916336。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