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晋华族历史文物馆。(图取自搜狐)

古晋华族历史文物馆原是砂拉越华人裁判庭,专事华人民事诉讼、遗嘱认证、结婚与离婚案,由英殖民时期砂王查尔斯?布鲁克(Charles Brooke)于1912年设立,1930年成为中华总商会会址,1993年时被重新规划为华族历史文物馆。四方形的建筑,正门挂有对联:“华族万里投荒喜今日丰衣足食安衽席,历史百年作证记当时斩棘披荆启山林”,生动地概括先辈漂洋过海在当地艰辛奋斗到今日丰衣足食的生活。

2004年刚考上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想“完整”地认识自家的国家版图,尤其是踏足东马二州的想法变得与日俱增,于是趁暑假专程飞往东马走了半个月,古晋是行程中最后一站。

拟报告书建馆保文化

游古晋,印象最深刻是那座小小的华族历史文物馆。原因有二,一、古晋华族历史文物馆设于1993年,是我国最早的华族历史文物馆,隶属砂拉越州政府博物馆局管辖经营,展览以中英文双媒介语呈现,这种政治气魄放诸今天仍让半岛人刮目相看;二、吉隆坡贵为首都,华人人口占全国之最,坐拥全国华社丰富资源,享有华文教育领导之地位等,为何在对保存华人历史文化方面落后于其他州?当时的想法:要是设吉隆坡馆,中华大会堂(隆雪华堂)最有资格肩负起这项历史任务。

后来在研究中心当研究员,土权者常常否定吉隆坡甲必丹叶亚来的历史地位,动辄叫嚣华人回中国,眼见华社除了发文稿抗议便无力反击,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完成那篇广为流传的〈吉隆坡开埠之父,叶亚来街的由来〉考证文。

2016年,有幸参与隆雪华堂当值承办第33届全国华人文化节结束后,深感文化需要积淀才得以传承,遂以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身份草拟一份设立“吉隆坡博物馆”(The Kuala Lumpur Museum)计划书,并提交给时任文教主席李书祯,再由翁清玉会长提呈上董事会,冀以保存、研究、展示吉隆坡自1857年以锡矿业开埠以来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华裔参与拓荒与建设的功绩、甲必丹叶亚来等先贤的事迹,作为社会教育的场所。

或许冥冥中早有安排,十馀年后再来古晋,那个当年在华族历史文物馆遐想的女孩成为了隆雪华堂“吉隆坡博物馆筹备处主任”,第一个出差地点即出席古晋亚欧博物馆联盟大会。重回故地,原来当年埋在心底的这颗种子:吉隆坡要有一个记录属于我们地方历史的博物馆,辗转多年最后竟落到肩膀上,生根发芽。

童敏薇

隆雪华堂吉隆坡博物馆筹备处主任。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硕士。著有学术专著、评论、散文、历史文化游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