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槟州民主行动党改选后,在5名受委州选中,4人为女性;也因此,有人揶揄性别比得票和肤色更重要。无独有偶的是,巫统妇女组主席拿督斯里诺莱妮敦促所有政党,尤其是巫统,修改党章,以实现30%女性候选人固打制。

纵观全球,被称为配额制的固打制,乃非常普遍的保障“关键少数群体”(critical minority)之措施,而且不仅是根据性别,也有一些国家是根据地区、种族,语言或宗教信仰来落实固打制。

以马其顿为例,该国在2002年6月25日在选举法令通过一项修改,即“候选人名单上代表性不足的性别最低必须保有30%名额”。在有关新规定下,任何不符合30%最低标准的政党将失去竞选资格。

马其顿女权组织“妇女游说团”执行董事丹妮拉·迪米特里耶夫斯卡(Daniela Dimitrievska)在《配额:马其顿的个案》中提到,该国各政党在2002年大选都履行了女性参政权的承诺,候选人约有32.2%为女性。

据她的研究报告显示,尽管女性候选人因没有被安排在有胜算的地区上阵而败选,但女性代表在国会的比例却大大提升了。从1990年的4.1%、1994年的3.3%及1998年的6.6%,马其顿的国会女性代议士在2002年翻倍增加至18.3%。

由此可见,配额制的立法确实能大大推进女性代表的数量,而阿根廷和比利时更是这种配额制立法的先驱。

比利时政府是在1994年提出《性别配额法》,旨在“促进男女在选举名单上的均衡代表”。该法案规定,选举名单中不得包含2/3以上的同性别候选人,若有政党不遵守该规定则将不接受选举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时的1994年性别配额法,远比大马目前的政治氛围走得更前,但仍然遭受批评。

在国际民主和选举援助学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mocracy and Electoral Assistant,简称IDEA)结集的一项配额报告系列之一《实施配额:欧洲经验》中,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政治学系的佩特拉·迈耶(Petra Meier)在《比利时性别配额:立法的课业》文内提到,1994性别配额法因没主张选举名单的男女候选人数量相等而被认为不公平,没有将女性安置在合适的位置而被认为不充分。

因此,比利时在2002年修改性别配额法,除了规定政党需提出男女候选人人数相等的提议,而且同性别的候选人不能占据名单上的前两名。就算有双重配额的护航,比利时政府直至2020年才出现各有10名男女部长的内阁。

回看大马,过去的二三十年来还在喊著“30%配额”,情何以堪啊?

梁洁莹

左手拿笔,右手拿麦的自由工作者。对新闻伦理、性别和劳资议题尤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