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湾一名七岁男童上柔道课时,疑似遭教练和学长重摔20多次导致重创送医,最终宣告脑死,恐成为植物人。孩子在训练过程中,曾经数次倒地求饶,甚至一度呕吐,但教练仍不为所动。无论是有心或无意重伤,涉案者相信难逃法律责任。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international/2021/04/24/407224
这类“地狱式”训练其实也常见于我们周遭,只是当它没有造成严重伤亡时,大家都不以为意。网络上可以看到不少视频,有年幼的孩子被逼著做高难度拉筋锻炼、小女孩边练奏琵琶边哭丧著脸,大人们还给他们点赞转发。
“吃苦文化”在华人社会尤其显著。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能吃苦,黄土变成金”。从“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裤少伟男”,生活“注定”要经过磨难、吃尽苦头,才能有所作为。但我们是否误解了吃苦的本意呢?
成年人希望孩子从吃苦中得到启发,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不轻言放弃,但不该本末倒置,让吃苦变成主轴,而忽略了教育本身。过程中必须协助孩子培养能力,再循序渐进地调整难度,进而从解决困难中,提升技能和自信心。
反之,一味地制造困苦的环境条件让孩子去克服,就像把他抛进大浪席卷的海中,期待他从溺水挣扎的经验学会游泳,殊不知日后可能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当下就已经没顶身亡。过度的困境不仅削弱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会造成精神压力、加深挫败感,不利于人格发展。
除了学校和家庭教育,“吃苦文化”也存在于成人世界。一些公司或组织会以员工是否愿意“吃苦”来评估他的素质,而变相地剥削员工,如设下不合理的工时或工作量、以不当的言语训诫斥责等。员工为了保住饭碗,很多时候只能默默承受,或最终选择离职跳槽。
从古至今,由苦难中崛起、从磨难中成才的故事,总是特别动人、尤其励志。刻苦耐劳是律己的美德,但我们是否更常用以规范他人,甚至以权威施压呢?切勿以自认为高尚的理念和行为,来合理化给他人造成的压力和伤害!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