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国语课本里出现爪夷文内容的强烈抗议声中,华社最普遍也是最主流的舆论是“连马来人都遗忘了爪夷文,在21世纪学爪夷文有用吗?”。本文并不是要讨论爪夷文/字或爪夷书法的争议,而是何为“有用”的教育科目。
我国政府中小教育课纲的主要科目包括了语文科(华国英泰语)、音乐、美术、商科、会计、历史、道德、普通科学、普通数学、纯科学(化学、物理、生物及高级数学)等。回想起我们从小学、中学11年上过学过考过的强制科目,以及大学4年的大专生涯上过学过考过无数的主修选修课程,我们扪心自问,毕业后究竟有哪些上过学过考过的科目是“有用”?
华社常引以为傲华校的数学科学习成效是最好的,惟学上了能用得上吗?如果不是从事数理研究或工程工作,数学科里的知识如代数、三角学、几何学、微积分学实际上学了也用不上在平日的生活中。
那么,我们还学习数学吗?肯定是需要的,因为数学知识的背后是逻辑能力、训练和独立思维。
看不见“无用”可能性
培养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不仅限于数理文商科,也包括了美术书法和音乐。要写得一手好书法,必须思考书法字体的结构特点;音乐乐理背后蕴藏著想像力和逻辑思维,为学音乐的人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学习过程中,很多人只看到表面“有用”的知识,却忽略了背后的核心,即各种能力。
有用与无用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价值判断,有用的便有经济效益,值得追求;无用的便没有价值,不值得追求。究竟什么才是有用?
我们常会以有用或无用去思考一些争议和问题。什么对我们有用,什么对我们是无用,有很多时候是基于我们的刻板印象和主观因素。如果我们只根据刻板印象和主观因素判断什么是“无用”,从而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和视野,轻易放弃那些被大多数人视为无用的事物,而看不见其他的可能性。
现今的科技发展和人工智慧可以淘汰人力和劳力,我们如何能确保今日有用的明日依然需要?反之,社会上有部分人士搞起复古,今日无用的,谁知未来有用?
今天无用的,不代表未来无用;今日有用的,不代表明天依然有用。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学习“有用”或“无用”的科目,而是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