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68天,纸本的《新闻周刊》(Newsweek)就成为历史。
此后,世上只有数码化的《Newsweek》,老读者只能从IPAD或电脑网络上瞻仰风采,顺便把家里仅剩的纸本《Newsweek》送进旧书摊论斤批卖,或是捡一两期特有意义的当作纪念。数码时代如果有所谓的纸本“乡愁”(Nostalgia),大抵如此。
《新闻周刊》创刊79年,盛极而衰,毫不令人意外。现在随便到吉隆坡的印度书报摊,或是英文书店里,极少见到有打书钉的人在翻《时代周刊》(TIME),更别说由《时代》编辑离任后创办的《新闻周刊》了。原因倒不一定是它的内容每况愈下,也不在于它少了明星主编,如Tina Brown或Fareed Zakaria(是的,最近抄袭文章出事的那位CNN名咀)这样的大腕,而是“这世界变化快”。
数码时代的阅读品味与关注焦点,不再是每周的新闻追踪或深入报导,而是更即时、生动而且碎片化的大量资讯;不管是英国哈里王子的裸照或者钓鱼台的中日对峙,都要即时反应,而且24小时不断更新;Fareed Zakaria从《新闻周刊》的国际版编辑跳到CNN当名嘴弹评天下,就是电子压倒纸本新闻的象征。
《新闻周刊》像世上其他纸本媒体:报章、杂志、书本,都因为老板不再烧钱,老读者买少见少,以及新读者崇尚电子媒体而告别纸本,转战数码世界;它的命运曲折,前途却一点也不见得光明。剩下来的老对手《时代周刊》(TIME),相对精致一点的《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都己经垂垂老矣,竞争的无非就是一个不断萎缩的市场,就看谁可以占山为王,“笑到最后”。
如今人人都谈数码时代如何蓝海创新天,就是不谈沙滩上死去的前浪后浪。中文媒体世界的纸本帝国,从中国到台湾,都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多年以前,台湾的《明日报》号称是全球第一份真正的中文网络报,却因为“走得太前”,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成了中文网络编年史上的先烈。创办人詹宏志把电子化的《明日报》班底托给黎智英从香港移殖台湾的纸本《苹果日报》,却是杀出一条血路。《中国时报》和《联合报》的江山在数码化的浪潮中早就溃不成军,《苹果》反而越战越勇,全无疲态。
中国因为幅员广大,纸本传媒尚能继续征战,但电子媒体,从新浪微博到腾讯,早就主导舆情;尽管阅读敏感新闻要靠飞檐走壁翻墙入屋的技巧,但数亿网民早已懂得“迂回前进”,党报官报是大白天摆在当眼处给领导看的,入夜后各自变成蝙蝠侠在网络仗义锄奸,或是大话西游,才是英雄本色。
历史偶尔会在转弯处开出岔路,但大方向大抵是定了。数码时代的纸本媒体,像《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经济学人》等,纸本销量每况愈下。飞机上读纸本的大多有点年纪,更何况用IPAD看书看杂志看新闻的的中老生代渐多,从吉隆坡到北京的6小时,《时代》、《新闻》、《经济学人》的电子版大概都看完了,不占空间而且环保。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数码时代的纸本乡愁大可不必,跨越两界,经常回家即可。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