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30日,《纽约时报》公布今年第二季财务报表:营收达5.15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降到2.2亿美元,而订户营收则持续上涨8.3%,达到2.33亿——历史上首次,其主要收入来源,从广告主变成了订户——而这当中贡献最大的是电子版用户,截至第二季末结算,NYTimes.com已总共累积了53.2万的订户,较上一季增长了13%。

8月1日,中国最大的生活消费平台大众点评对外宣布,其移动客户端独立用户数已突破4000万。大众点评称,来自大众点评移动客户端的浏览量,已经超过大众点评PC端的浏览量。

中国与美国两家公司各自发布的消息,突显了两家互不相干的公司正顺应环境修正了未来发展战略或商业模式,也宣告著一个全媒体年代的来临。

综合各定义,“全媒体”应是指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任何想要的信息。

实际上,《纽时》第二季度的广告收入降幅达到6.6%,但在广告营收不断消失的同时,《纽时》从网上每个月6700万读者中,向1%读者的收取15美元的费用,就弥补了流失的营业额。只要有超过2%的人付费,那《纽时》就可以成为一个完全依赖读者的报纸。

按投资顾问机构巴克莱估计,《纽时》的网络用户数量将在2年内超过印刷版用户,到时候广告将成为《纽时》的副业。

“这真是历史性的一刻:NYTimes正在经历报业史上最大的商业模式转型……因为这样的新闻媒体,不再需要为了广告主,刻意去讨好大众……而为了让那些愿意付费的2%读者留下来,他们必须更努力地去挖掘更有深度、更有观点的新闻,让这2%的人觉得每周15美元物有所值”。一位科技部落格作者这样评论道。

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出现,改变了新媒体的游戏,开拓了移动网际网路的年代。用中国点评网首席营运长张涛的话来说,就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样东西能比手机更能‘黏’住用户”!

在中国,各种媒体都尝试利用本身的优势和特点,各尽其能地在奋战,希望能够在全媒体年代占一席之地。

之前,各种媒体只是单一的各自为战,在移动网际网路时代,新闻媒体报道则迈入全媒体连横合纵渠道的交叉的团队作战新时代,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来完成资讯传递任务。

在时效性上,移动传媒借助移动科技的便携性,用户可以看到近乎同步的新闻动态。

中国纸媒虽掀起朝向全媒体发展的热潮,甚至有人扬言5年后不再有印刷媒体。但是,新闻行业本身依然会存在,并不会被新媒体淘汰,只是改变资讯的载体与运作。

“全媒体”并不排斥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而且在整合运用各媒体表现形式,新闻专业将是“全媒体”中的重要竞争条件。

中国媒体认为,“全媒体”体现的不是“跨媒体”时代的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全方位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乃至通讯的全面互动、网络媒体之间的全面互补、网络媒体的自身的全面互溶。

在马来西亚,特别是华文纸媒,在这方面显然有点无法跟上全球资讯发展的潮流。在全媒体的年代,媒体人必须适应全天候采编、生活步伐紧凑,还要娴熟掌握撰写、摄录等多媒体应用的技巧。

未来,媒体将是一个融合各种新媒体的多元综合体。套用《羊城晚报》老总刘守华的话,纸没了,报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