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大选快满一个月了。然而,选后却是烽烟四起,政治噪音乱飞,政治大戏更不肯下画;未来3年,2800万大马人还得在动荡中学习庄敬自强,宠辱不惊的艺术。

505当晚,国阵苦战胜选,得票总数却不到50%。当时,国阵大当家纳吉先弹“华人海啸”令国阵重挫;但同一时间,又抛出“国民和解”(National Reconciliation)的口号,以便“杜绝极端的政治及不健康的种族政治”云云。

所谓“国民和解”之议,早己有之。从南苏丹、黎巴嫩、加纳到阿富汗,都有自家版本的National Reconciliation;台湾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1995年也提过“大和解”。问题在于:用何种方式?由谁提出?如何执行?

如果没有“华人海啸”的评论在先,提出“国民和解”可能有点公关作用;经过安华掀起的黑潮、民联领袖被捕、被拒入境沙巴、加强网络检查、大选成绩闹上法庭过后,“国民和解”其实早己埋葬,剩下的,是国阵和民联如何埋伏角力、NGO如何“埋堆”,以及选民和纳税人如何“埋单”而己。

“国民和解”即使不是“伪问题”,也不过是“国民团结”失败的副产品;“国民团结”喊了几十年没有什么显著的成果,从独立就执政迄今的国阵难辞其咎。否则,一本胡说八道的三流小说就不该选入中学教科书,一部政治宣传影片《Tanda Putera》更不必在垦殖区“清场放映”。从“国民团结”、“一个大马”到“国民和解”,千回百转,唱的还是旧调,不就等于说我们白干了五十年?

国阵政府可能会推出一套伟大的计划书,谈“国民和解”云云,最终不是不了了之,就是束之高阁,五年后再当成“出土文物”,拍去灰尘再谈“国民团结”,似乎也可以。

一句话:朝野政党在政治上没有共识,各族国民在国家权力与资源分配不均,谈“国民和解”注定是一场春梦。

如果当领导的都忙著机关算尽,玩著权力游戏,所谓“大和解”固然胎死腹中,国阵自家旗号的“友党大合并”,肯定也永远留在“研究阶段”。

国阵主席纳吉宣布,巫统将设立“实验室”研究国阵成员党合并成为多元种族单一政党的建议,一盆冰水从宣传主任马兹兰开始浇起,到《前锋报》开腔说不,再有马华各级领袖拒绝,这个“大合并”己是寿终正寝,只待正式宣布“死因”。

1995年,台湾的施明德也提过“政治大联合,社会大和解”,主张在政治上必须要有“大联合政府”,结束政治资源由一党垄断的时代,让所有主要的政治力量都能参与国家政治资源的分享。

施明德的概念,其实很像纳吉的父亲、大马第二任首相敦拉萨1974年把联盟扩大为国阵的做法。只不过,敦拉萨成功把反对党(伊斯兰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收编到国阵,形成以巫统为核心,其他成员党为附庸的形势,表面上也让小党分享资源,实际上就是“天下英雄尽入瓮中”。

因此,国阵大合并,并来并去,不外是权力和资源的分配:谁当老大?谁占的资源多?如何分享权力与资源?由谁说了算?

不论是高唱“合并有害健康”或者“合并是最终的选择”,最关键的问题只有一个:我们为何组织政党?巫统、马华到人联党都有自己的历史包袱和政治盘算。

国民大和解、国阵大合并没有看头之后,就只剩下权力游戏的“大风吹”。巫统、马华的领导人年底就要面对虎视眈眈的各路人马,开始抢夺龙椅的血战。这才是要害,其他的,都是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