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有两宗自杀案件引人关注,两位大好青年的性命平白牺牲了。一位来自芙蓉,是21岁的医学系第3年学生;另一位是昔加末的33岁博士生,令人深感惋惜。

我们叹息这类不幸的事,一直在重演。社会工作者、专家及辅导员等,努力探讨解救方案,传授各种解压、自救之道。但是种种努力,却总有缺口堵之无功,年轻孩子走失了一个又一个。

是谁错了呢?无法一概而论。但我认为,父母是年轻孩子生死的最关键所在。社会歪风千百样,令人防不胜防。父母不一定是造成孩子走上绝路的凶手,但是,父母肯定可以是救命的人。

天下父母都爱惜自己孩子。但是需要提醒,平日关爱之余,今天的社会还要求能为孩子,开通一扇紧急的逃生门。如果孩子一时陷入生死边沿的挣扎时,可以看到还有一条路可走。

这样的一扇逃生门,其实是父母平日所下苦功。它要求的就是家里温馨的亲子关系、开放的环境,让孩子事事都能沟通。只要孩子感到随时有人愿倾听,随时有人会援手,相随相携,遇事即有绝处逢生的转机。

今日孩子处身的社会,有太多家长无法掌控的环境及外来影响。父母需要做出很大努力,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或者才得于进入到孩子的世界。正是如此凶险之势,更彰显了同在一起的重要性。

卫生部报告指出,16岁至25岁青少年,是自杀行为的高危险群。年轻孩子心事重重,可能面对学业压力,可能是生活、事业折腾,也可能是感情挫折。失落的心需要一个出口舒解,这个时候能够找谁呢?

这份承担除了家庭力量之外,社会方面的努力,同样息息相关。

前述两宗自杀案件的年轻孩子,都曾细心安排,留书告别父母之后才走上绝路。这么有心思的孩子,就是过不了那关键性的一关,而无法转身回头。

社会上有许多热心人士与志愿团体,也在为此操心、出力,包括生命线协会、防止自杀协会、心灵辅助协会等等。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在危急一刻挽救生命。据了解,单单是心灵辅助协会接获的求助电话,平均每年就有19万通。

从家庭、社会再回到个人方面,你我都能在一些相呼应的工作上,贡献一己之力。例如协助营造一种积极环境,让社会普遍有个正面思想,强调任何人遇上困难时,求助其实是一种正常行为。

因为我们看到,许多问题由于无法说出口,最终才演成悲剧。如果社会上有了这么一种互助精神与力量,有著密切沟通与信任,任何人遇到困难都会想到求助,那将救回很多迷途的羔羊。

社会复杂,光怪陆离。年轻生命迷失的悲剧,看来还会不断上演。我们期许一个健康大环境,然而社会工程常不由得我们所掌控。不过,家庭建设则叫人较有把握;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从家里著手把人救回来。常言道,家是避风港:家,更是迷途孩子的逃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