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穿著一身伊斯兰教白袍,走上隆雪华堂的舞台。我带著讶异眼光静静听,约20人的团队唱了3首圣歌,赞颂伊斯兰教真主阿拉;词意我没听懂,却能感受歌声中的畅快、平和。

隆雪华堂90周年堂庆晚宴,马来同胞的这项演出,叫我另眼相看。会长陈友信告诉我,吉隆坡人游行捍卫苏丹街的古迹时,这群同胞就排在最前面,击鼓前进…同样引人深思的是,喜见华团敢开新步、敢启新风。

这事过了3星期,又见一项令人鼓舞的表现;今年林连玉精神奖,其中一位得奖者是马来作家拿督沙末赛益(Abdul Samad Bin Muhamad Sad)。沙末是国家文学奖得奖人,在捍卫族群语文权利,献身社会改革运动方面尤其走在前头。

这两件事的一个共同特点,让人看到了华团采取主动跨出去,开展了跨族互动、交流共勉。

跨族互动不是新鲜话题,各族社会尤其政治领袖,喊说久矣。但是多年下来,种族关系敏感,始终叫人不敢触碰,各族之间平日的交往少之又少。

马来西亚进步繁荣,仰赖多元社会的团结与和谐。人民认同多元国情的现实,跨族合作、同心同力才是国家前途,人民的希望。如今面对新的冲击,这方面工作更是有必要加强。

民间华团向来以民意为重,社会地位超越政治,跨族交流的工作应能有所贡献。长期以来,主要华团领袖确也多番表达跨族互动的重要性,甚至提出各种建议。

但是,说到采取主动走出去,走入马来族群中,却是何其困难。甚至也会有人质问道,为何要我走过去,而不是他们走过来…跨族合作如何从思考做到实践,华团的主动性是重要一环,领导人需有过人魄力方得以行之。

我绝对相信马来社会中,同样有著思想开放、态度积极的同胞。如果说马来社会目前欠缺舞台或积极行动,以展现这种友好,那么华社更要主动走过去,站在一起。

我们要让这样的一群马来同胞,感觉到华人社会看到他们的努力、重视他们的精神。这样的一份肯定,将是强大推动力;如此才能期许更多人加入这个行列,一起追求美好前途。

华团传统的操作模式与思维,对于主动跨族交流,肯定有所犹豫。隆雪华堂喊出“扎根华社,迈向多元”是明确方向,可供参照。我认为陈友信说对了,华社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创造机会。

然而我们时常在离开宴会后,就把一切的感动或激动,抛诸脑后给遗忘了。这回隆雪华堂与林连玉精神奖所表现的跨族精神,却不应该就此错过。宴会上众多华团领导人,领悟这番积极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必将造福社稷。

华团领袖需要面对新时代,确认新方向。必须要有大勇气、大智慧突破旧框框,推动跨族携手同行。政治黑手即使一再翻云覆雨,但是我们有信心,民意最大。跨族合作长期推进,必有发酵一天而成就重大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