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MH370班机失联后,已经进入第14天,终于才看到一线的曙光。
班机失联是无奈的横祸,举世同情;而政府事后不当的危机管理,失措的公关手法,才是一场真正的灾难。一家国外媒体这么说:混乱举措是国际舞台上的一场不受欢迎的笨拙表演。
马航的班机出事,政府应对无方,在国际间声望与地位打击之深,实难以估计。
“马来西亚关于失联飞机的混乱信息让各国失去耐心,也显示这个东南亚国家危机管理存在大漏洞,军事科研等方面力量薄弱。”德国《明镜》周刊一针见血指出我国政府存在的弊端。
美国的《商业周刊》就曾评论称:马来西亚应对航班失踪危机失败突显了其领导力的局限性。政府没有发出清晰的信息,关于航班位置信息还提供了一系列错误的线索,并且面对大量协调问题。
持平来说,被四面八方狠批后,较后信息处理与事件协调确有明显改善,无奈刚开始时大错已铸,无能的刻板印象早就深烙大家脑海中。
失联事件中,可看到两种模式不断循环:外媒抢先报道一些信息,然后被政府否认,很快又被确认。还有,两个单位对相同事情说法出现重大矛盾,最后不了了之或越澄清越乱。
说实在,小国寡民的马来西亚,雷达覆盖面原本就没多大。飞机一离开覆盖面,就只能白眼望青天。要在茫茫宇宙中去搜找一架不懂飞去了哪的飞机,就好像是海底捞针那么困难。而政府信息的混乱,使得本就困难的搜救工作“难上加难”。
我国政府虽做出了种种努力,由于提供的许多的关键信息都不准确,甚至是自相矛盾,加上随著搜索没有进展,愤怒情绪开始渐涨。最终,被各方狠批危机管理能力薄弱,航机危机演变成政府形象危机。
调查航空事故本身就是一件高难度的事,随著调查进展,任何一些细小的信息,都可能会改变整盘结果。调查确认客机联络系统是被人为关闭的,主动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使如何判断其位置更加棘手。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一些信息有变也尚算“情理之中”。
飞机出了状况,最重要的失联时间和地点都搞不清,不断兜来变去。失联时间搞错,从开始1点30分到最后8点11分。不同单位和人士,公布的失联时间点不只不一,还相差甚远。
失联位置从南海转向马六甲海峡,搜救重点也由南海改为印度洋。由于信息错乱,使到对失联时间和地点的错误研判,令救援的重点误聚在南海。
还有,开始说4个乘客拿别人护照,最后变成两个,国籍也不断在变,连简单的上机乘客确实人数也都搞不清。
原本,希山慕丁身兼国防及代理交通部长,一个人管理最关键两大部门,应更容易协调资源、统一对外发布讯息。但开始几天,各单位之间的信息混乱,导致全世界对马国政府的表现大失所望,公信力迅速降到了最低点。
实际上,政府这种发布信息前后不一致或不同部门说法各异的弊端,根植国内已久,我们也都习以为常了,此次失联事件才使其成为国际聚集。
追根究底,乱象主要源自处事缺欠严谨和认真的态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深层问题是,到底这纯属政府的无能,还是早已成为我们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