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充满挑战和未知数的一年,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中美贸易战,殃及全球供应链,各国都要努力与更多国家携手并进,实现互利共赢,一起度过发展难关。新冠疫情加速人类的数码化进程,推动更多数码,智能时代的国际秩序,社会思潮,以及全球治理都快速重塑。

今年也是马来西亚相隔22年后,第二次举办全球瞩目的亚太经合论坛(APEC)峰会,主题为“激发人类潜能,共享繁荣未来”。尽管峰会筹办受疫情影响,但依然如期举行,但形式有别,各国领袖将在新常态下讨论全球经贸议题。

“共享繁荣”的倡议,从社区到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合作与秩序都适用。“共享繁荣愿景”出自前首相马哈迪的《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SPV 2030),取代《2020年先进国宏愿》。这个新愿景,旨在通过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可持续增长以实现国家的繁荣。

如今“共享繁荣”的精华元素,成了2020年APEC峰会主题。大马为当下的国际机遇和挑战,提供“激发人类潜能,共享繁荣”的解套方案。这也与中国政府倡导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有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之处。

共享繁荣意味著缩小发展和贫富差距鸿沟,让财富更平均的分配给所有人。从国际合作层面而言,则是推动更多良性和正面的竭诚合作,动员国与国之间人民的力量,深化互利友好合作,实现共享繁荣。

我们都是地球村村民,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地球人应该努力把这片土地,构建成一个和睦大家庭。

中国也提出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从五个方面,进一步解说,即,政治(互相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以及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对话解决争端,协商化解分歧,以及反对恐怖主义)、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推动更开放、包容、平衡及共赢的发展)、文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优越),以及生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近年来,中国外交理念贯穿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的意识,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及和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

中国表达了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接下来就是检验真理的时刻——实践。这也是国际社会,密切关注中国政府和领导人言行的时刻。

邻国繁荣 减少摩擦

马来西亚推动的“共享繁荣”概念,藉著APEC峰会舞台,走入世界各国领袖议程内,并且重新设置议程,将经贸发展和繁荣的目标,锁定在具包容性、可持续性增长和共享成果的基础上。

这项“激发人类潜能,共享繁荣未来”主题建立在两个基础上,即,确保兼顾所有人的经济成长,以及公平参与经济成长并从中受惠。这是马哈迪的构思,他曾在1997年的东盟外长会议上演说时提到“与邻共荣”格言,期望在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中,促进友谊和团结精神。

这边厢,做大蛋糕;另边厢,也平分蛋糕。“与邻共荣”,邻国发展繁荣,彼此减少摩擦麻烦,他将之放入APEC脉络,寄望A P E C成员团结互助,实现稳定与繁荣。2020年APEC峰会的“共享繁荣”倡议和计划,希望为APEC公民创造更多机会,分享亚太区的繁荣昌盛。各国之间的公平与真诚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亚太区更具包容的发展。区域合作可以缩小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差距。

APEC中的“人类”是关键主体,第四次工业革命引爆的数码化、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发展等,对人类生活和经商方式带来巨大改变。各国领袖如何确保国人不会掉队和被淘汰?

社会经济条件优越者,更能适应新科技变化,有些则相对慢。确保无人掉队的前提是,解决不利经济增长的分化和没有生产力的不平等。

大马倡议的共享繁荣,与中国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皆为一套理念和价值观。其核心内涵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以及开放包容。

蓝志锋

电台的内容和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