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几时要拍拖/结婚?”

“你一个月赚多少钱?”

“你几时要多生一个?”

千篇一律的长辈常年询问,大多数年轻人都非常厌恶。所以去年农历新年前夕,社交媒体流传一个笑话,若要姨妈姑姐立即住嘴,可以先发制人说——我刚从武汉回来。

这个调侃虽有些轻佻,但当时新冠肺炎仍未席卷全球,世界卫生组织也呼吁大家无需惊慌,认为病毒破坏力不高,健康人士不必戴口罩,才让人对这类低级笑话一笑置之。

此一时彼一时。去年是中国人最艰难的农历新年,没想到转眼新年,中国疫情已近平息,反倒是神州以外地区哀鸿遍野。大马华人也肯定没想过,比起往年龟速返乡的难耐,今年无法跨州回乡竟才是过年的最大悲凄。

一下子整个社交媒体又混乱起来。有人满怀阴谋,认为这决策背后针对华人,以报复大部分华人不支持现任政府的心态;有人认为新年是最好的经济促销期,但此刻延长管制令,无非是要断绝更多生计;也有人体谅这是疫情严重下的不得已管制,但少了更实际的国家补偿措施,令这个农历新年特别难熬。

偏偏,此时社会又爆发各种离奇事件。拿督打人、《白娃娃》MV或伊斯兰圣水事件,让网民自嘲正好是关在家打嘴炮填时间的最好话题;前总检察长汤米汤姆斯出书爆料政治内幕事件,进一步加剧国内政治斗争的温度。

目前人民有点像是汪洋漂流的沉船幸存者。突然间过去稳妥的经济航线突然失焦,传统乘搭的各艘船都分崩离析,大家纷纷坠入大海,盲目紧抓著浮木,不知道该飘向何处。

谁也不知道谁是救世主,谁也不知道该怎样被拯救。每个人内心充满焦虑,但焦虑的出口似乎常变成辱骂与抨击。我常在想,难道误解吵杂的情况没法化解吗?除了关在家,我们真的什么事都干不了吗?

当然还是有的。焦虑会产生,多数来自事情看似陷入死局或不如预期,但世上从来没有一件事只有单面;东西尚且是对立,何况我们还有南北呢。就连短短两三年大马就可经历两次政治轮替,还有什么不能有变数呢?

趁机学新事物

死局意味著是时候找出路。只是变数好坏,才是重点。要如何变好,而非一味劣化,我想还是取决于你接受未知的开阔程度。

就像去年第一次MCO期间,尽管面对首次经济全面大停摆,好多人都措手不及,但在等待救援同时,也有许多商家尝试调整营运模式,转为电子服务系统;也有人透过零成本的网络直播功能,分享各种手艺与知识,趁机发掘新的第二人生。

当时街道非常冷清,但网络上生机勃勃。大家开始善用科技功能,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许多事。同时,难得可以在社会集体放缓脚步下沉淀,应该能让大家重新珍惜各种社会资源与人情才是。这种降低物欲的精神修炼虽然痛苦,但这不就是人生活得踏实的核心价值?

说起来,MCO 2.0糟糕程度与第一次差不多(实际上还放宽更多限制),但或许太多人以为防疫管制令像是“长水痘”,经历一次后就不会重演,低估疫情反扑的可能。没想到疫情持续加重,在看不见事件尽头下,许多人才会消磨沟通耐心,演变成负能量超载的状态。

转念其实不难。兴趣也好,技能都好,离开乌烟瘴气的社交媒体,趁机专注学点新事物,只要懂得自我增值,都能奇妙地降低焦虑。

疫情像是滤网。它看似限制一堆经济活动,拖慢许多社会发展,但也让你看见值得珍惜的人,挖掘你隐藏的潜能。

减少主流价值的投射,找回想要的生活姿态,懂得与内心价值团圆,或许才是过年真正的意义。

郭朝河

超斜杠青年,乐观豁达,臣服天命,悠游穿梭在时评、影评、乐评、旅游等的世界,用卑微的心经历人生。著有《在生活,藏一座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