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后来巫统领导的政府,一直没有放弃的“一种语言”的单元文化思维。追溯历史,前首相马哈迪曾提出“马来西亚民族”概念,就是把所有马来西亚公民一律平等化,以马来西亚身份为主的“马来西亚民族”,彼此之间不分种族、不分肤色,说马来语和接受马来西亚国家宪法为指导方针。

另一位前首相纳吉在2006年也曾指:“马来西亚民族”意指不再区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宗教、不质疑马来人特权和固打制政策等。

这两位领袖的“高见”,归根揭底,其实还是把“马来西亚民族”一统到“马来民族”的概念下,而不是各民族之间百花齐放,彼此自然融和,异中求同。

时至今天,马哈迪在退出巫统后创立的土著团结党也不忘突出“照顾马来人”的议程,而不愿成立多元种族政党。老马不是讲过马来人还不能接受多元种族政党,基于选举策略考量,土团党只收马来人入党。

马来人是不是“铁板一块”,还是“改变”已是必然?看来刘镇东是乐观,他指:“行动党走过了20年,从少数华裔支持我们,到多数华裔支持我们;从少数的印裔支持我们,到现在可能有7成半的印裔支持我们,这一条路如果再走10年,如果方向是对的,那行动党可以有4成马来人支持,就很了不起了。”

刘镇东补充:“我用20年的时间见证行动党从最低潮走回高潮,我想用未来的10年再去见证,行动党成为更多马来人支持的政党。可能吗?我觉得是完全可能。”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news/nation/2021/05/15/411518

无疑的,行动党在尝试努力打破种族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认识到行动党不是仅代表“华人”而是代表包括其中族群的“马来西亚人”。我们知道这条路荆棘满途,但我们不应退缩。

要成就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国人难道不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不必那么急于对行动党拨冷水或冷嘲热讽,而应给他们肯定的掌声,这是一条建国理想。

希盟过去22个月的执政,后来黯然下台其实充满戏剧性。至今还看不出国阵有诚意“脱逃”其腐败的历史,国盟通过后门夺权本质就缺乏政治正当性,现在疫情管控得又表现“一团糟”。希盟如果要能吸取过去执政的错误决策,重新出发,何尝不是选民未来希望之所寄?

通过政治实现“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其路漫漫,但我们总不能轻言放弃而让种族政治继续成为政治的主导,以致把国民团结推向不归路。

(完)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