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菌中皇后”美称的白裙竹荪(又名竹笙或竹参),为世界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不仅香味浓郁、滋味鲜美,且具用非常高的营养价值,颇具商业潜能。
然而,我国碍于种植技术所限,过去多年来一直未有人进行商业化或人工栽培,以致目前市面上所售的竹荪,全都是从中国入口的干品。
直至去年,投身食用菌种植领域已超过30年的陈世策,却在偶然的情况下取得了白裙竹荪的野生母种,并经过一番实验后,终于成功将野生白裙竹荪移植室内驯化培植,创下国内先河。
陈世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的竹荪都采自野外,所以数量稀少,而在80年代之后,中国的科技愈加发达,有者则成功将野生竹荪引入实验室栽培。
“现在,中国已在大量栽培竹荪供应给国内外市场,而我国仍未有人进行商业化栽培,只能从中国引入干品。”
从1986年开始投身食用菌种植领域的陈世策,当时已看中竹荪的市场价值,极其渴望培植国产竹荪,但多年来却遍寻不遇可食用的白裙竹荪,所寻获的都是常见、具毒性及不宜食用的黄裙竹荪。
“直到去年7月15日,我偶然发现蘑菇园的草地上,长出一堆的白裙竹荪,当时感到非常的兴奋,进而展开一轮又一轮的实验,最终也成功完成了白裙竹荪的室内人工培植。”
但是,他指基于大量商业化培植的计划还在进行中,所以现阶段培植的竹荪还不会推出市场,多数是与友人分享,预计明年2至3月间才会正式对外销售。
陈世策也是太平金岭菇业有限公司东主,他满怀信心地向媒体表示,明年前往其菇园参观的游客,不只是可以参观竹荪的生态,还可选购新鲜竹荪或干品。
“同时,我还计划透过电商平台销售竹荪干品,让国内各地的民众都有机会品尝国产竹荪。”
市场潜能大
他也相信竹荪推出市场后,将受到市场的欢迎,因为味道清香鲜美的竹荪,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胺基酸等,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
“只要民众真正认识竹荪的价值后,就会更乐意享用,这些包括竹荪是古代帝王的御膳,慈禧太后所喜爱食用的菌类,现在更是中国国宴的食材,享有菌中皇后美誉。”
此外,陈世策也补充,我国每年都从国外进口上亿令吉的菌类干品或罐头,市场需求其实非常高,所以本土栽种的菌类,包括竹荪的发展空间及市场潜能极大,值得投资。
开放菇国 陈世策放眼打入友族市场
竹荪在我国的消费者,清一色为华裔,陈世策希望通过开放菇园让游客参观,再配合各种宣传与推广,将竹荪打入友族市场。
他受访时直言,传统食材需要多加宣传与推广,才有望开拓新的市场,但很多华人传统食材缺乏向友族推广,纵然再美味可口,销路依然只局限华人圈子,十分可惜。
他认为,只要食材真的美味,必定经得起考验,所以他已开始将一些竹荪干品置放在菇园,向各族游客推广,特别是待明年2至3月正式将竹荪推出市场后,则将会加大力度宣传。
陈世策也分享道,30年前初创菇园时期,主要栽种凤尾菇,他当时在巴刹售卖,喊到“口水干”,声音沙哑都乏人问津,因为大家只认识香菇,不认识其他菌类,更质疑凤尾菇能否食用。
“后来,蘑菇协会大力宣传,农业局也加以推广及教导农民培植,才渐渐打开了市场;同理,竹荪若要打入友族市场并不是天方夜谭。”
温度与湿度管理是成败关键
温度与湿度管理是栽培竹荪的成败关键,只有在理想的环境下,竹荪才能健康成长。
陈世策表示,栽培竹荪不简单,首先需从竹荪母种取出菌种,再移植入装有木屑、碳酸钙、米糠及适量水分的太空包作为培养基,若一切顺利,太空包在50天后就会长满菌丝。
“只是在50天的等待过程中,必须要良好的控温控湿,室温必须保持在摄氏25至32度之间,超过32度则需开窗通气,或在太空包表面喷洒些水,以降温保湿。”
他指50天后,必须卸除太平包的塑袋,将长满菌丝的培养基,排列在箱子内,以红土覆盖,而泥土的湿度也必须保持70%,室温则依然维持在”,太闷热或干燥,需开窗通风或洒水在覆盖土,否则将影响产量及品质。
“10至14天后,菌丝便会长出泥土表层,形成菌束及结出一粒粒球形的子实体,子实体会在3周后成熟及爆开,冒出10至15公分的竹荪,24小时内垂下白色网状菌幕,正如仙子的裙子。”
陈世策也告知,竹荪都是在清晨时刻“放裙”,“放裙”后就能收割,最佳收割时段为上午至中午,过午就会老化,味道也会较逊色。
“收割后,箱内的菌丝将继续生长第2批的竹荪,同一箱至少可收割3次。”
他也提醒,竹荪在“放裙”后,菌帽上会有粘液及散发浓味,吸引昆虫吸食粘液,甲虫还会啃食菌柄,造成破坏,所以菇房得设置网罩,隔绝昆虫。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