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到清明时节,脑中总会浮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用赘述,清明节就是趁天光仍在沉睡,凡间华人子弟便收拾好供品工具,一家大小上义山扫墓的节日。
清明节的氛围,一般印象是悲伤的、敬肃的。后人秉著毕恭毕敬的态度来到先人坟前,锄掉坟边杂草,献花鲜果献酒肉供品,心里或口中念叨著对先人的话,或是向先人许愿,祈求今年大富大贵、阖家平安等;或以对话方式与先人聊天,虽然没有回应,但还是将日常经历缓缓道来,仿佛闲聊家常。
年代久远的先人,年轻一代难免不知,六尺土下的人,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他/她是我的谁谁,仅此而已。大抵上,只要烧香拜拜就是了,若长辈不说,自身也没兴趣知道的话,那知不知道也无所谓,反正两个时代的人不曾交集,感情上是薄弱的。
扫墓的选择时间,尽量避免人多的情况,所以大家好像竞相比赛早到扫墓,希望早做完早收拾的情况,相信也是部分家庭的写照。除了避免人多,早上的艳阳,也是驱使原因之一。所以,卖冰淇淋的摩哆,总开著耳熟能详的广告歌,停留在义山多处兜售冰淇淋,生意可想而知的好。
话说回来,清明节本不是悲伤的节日,这点应该不少人知道。试想,一家人去义山扫墓,即是一种团体活动,家庭日的概念,让扫墓成为联系家人之间的桥梁。由此,清明节也是踏青的节日,其中所要包容的事情不少,一家人从家里出发到扫墓结束,就是一场互相配合的旅程。至少小孩不哭不闹,已经是帮大忙了。
联系感情,也包括家族亲属的。除了逢年过节,尤其是农历新年,才能见到家族亲戚以外,就是清明节能再度相聚。而这时的相聚,比新年的相聚来得不一样,因为扫墓之余,长辈口中多数都是谈先人的往事,或家族的事情,能让后辈更了解到自己的家族。,这就有别于新年了。
再说,清明节本是春季的节日,追思祖先这件事,伤感的只是“清明”,其实扫墓多年,我是没见过有人在坟前大哭,或是一众人在坟前低下头暗自垂泪。所以,清明氛围可以悲伤,但实际清明就是一项家族活动。虽然没怎么听人说过,但说“清明节快乐”没什么问题。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