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如一日,被誉为当代华人摄影大师的阮义忠始终用黑白胶卷照相,早年独自跋涉乡土,用拍照留住人性的美好,进入21世纪的那一年,他自荐在台湾最著名的慈善家证严法师行脚全台时担任摄影工作,用相机记录国际性慈善团体慈济的大爱。数十年专注于人文纪实摄影,他认为,照片不该只是艺术品。
阮义忠的随师行脚在2014年已经告一段落,这两年间,他经常到中国举办工作坊,除了传授摄影技术,也传达人文精神,并在今年启动两年一届的“阮义忠人文摄影奖”。他说:“我今年67岁,这是我馀生最重要的事。”对他而言,摄影不该只是追求个人的艺术成就,而要著重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我一定会离开人世,必须有一个永续的平台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2009年在中国广东美术馆的个展,他提出自己对摄影其实兴趣不大,并不是为了捕捉美感而拍,而是因为被人事物所感动才举起相机,对他而言,镜头里的人与事物并非只是被利用的工具。一直在思量该如何传达照片背后的故事,于是便开了栏目写起专栏,在中国也累积了大量的读者。
阮义忠常说,是摄影教育了自己,跟随证严法师行脚全台湾,他也从上人身上间接领会到摄影更深层的意义。“上人从不用‘我’的角度看事情,而是用对方的角度,拍照也要用同理心,用心去体会被拍人的思想和想法。”投注十馀年拍摄证严法师,但其实那也不过是阮义忠所有作品的1/20。他坦言:“随师行脚在我的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历程,但那段时间我把自己放到最低,要说目前为止的人生里,最美好的时光,要属早年自己在台湾走动拍照的时候。”
40年前,他凭著一张台湾公路局的时刻表,走访台湾各个角落,记录那片纯净朴质的土地。“那是人心最干净的时候,许多台湾民间最美的内容现在已不复存在。而这些照片会随著时间的演进而变得越来越珍贵。”这些年来,他推出《人与土地》、《正方形的乡愁》、《四季》、《告别二十世纪》等10本摄影集,而这些作品几乎等于台湾民间影像全纪录,在将来是能够作为文献的史册。他也透露,计划在70岁推出摄影全集。
坚持冲洗照片,把老东西擦亮
40年前第一次拍照,阮义忠用的是胶卷相机,40年后,他仍然使用胶卷相机,并在暗房里亲自冲洗照片。他难掩骄傲地说:“我始终保持初心,从一而终。不管全世界怎么变,我还是一样。”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死守,总有一天会被淘汰,他答:“新的东西你不必去追赶,因为它会铺天盖地地把你淹没,但老东西你不传承,有一天要找都找不到了。”好东西就该延续,阮义忠对这个倒是很有信心,因为有这个想法,也更加笃定地要把被忽略、被低估的技术重新擦亮。
只要还买得到,阮义忠就会永远使用黑白胶片。说他跟不上时代吗?他也用数码工具,他用微博写日记,也把粉丝养在那里。只不过,他把摄影看作手工艺,“摄影不是按下快门就完成的工作,在暗房里看见影像浮现,是把感动重温一遍。”这份坚持在随师行脚时更显难得,为了赶上《慈济月刊》制版刊登,阮义忠每次出行,都拖著两个箱子,一个是他的行装,另一个则是行动暗房的所需工具,一落脚便寻找可用的浴室改装成暗房,不透风、不透光,在里头冲洗照片,总是汗流浃背。对他而言,手艺是人对物、对技术,对完成工作的一种尊敬,只有抱持这样的态度,才能拍出有深度的照片。
呈现关系,就是一张好照片
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后,在慈济“希望工程”援建学校的破土典礼上,阮义忠第一次拍下证严法师的照片。
2000年的第一天,阮义忠在台北分会等待上人出门,从那一天起,他便随师行脚,这么一跟就十馀年,一直到2014年左右才停止。
2004年,阮义忠和太太袁瑶瑶为了专注随师,停办1992年创办的《摄影家》杂志。他说自己并非浅尝即止的人,总是一做就要做得周全。
“拍摄证严上人是一件很难的事”,他说:“上人是极为自律的人,坐姿、走路的姿态都有威严,我并没有要刻意美化甚至神化她,但于我,她是个接近完人的人物。然而,完美的人物也是最难拍的。因为拍照是为一个人加分,但如果那人已近乎满分,一不小心反而就扣分了。”
摄影建立于思考之上,必须用心去感受平凡人内在可贵的气质,“只有技术上的专业是不够的,还得有感受力,不要只求自己表现,而是用心发现别人的好”,也唯有那样,才算是拥有摄影人的眼睛。
阮义忠曾在一次对话会中举了个很好的例子,“文字若只是记录,那就只是流水账,文字里要有它的延伸意义;影像也一样,虽然是记录,但也要有象征的意义。”拍照是间断流动的时间,让某个瞬间停格,让看照片的人对背后的故事感兴趣,他:“上人常常强调人间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时间是这一刻和下一刻的关系,空间是这里和那里的关系,天下一切都在关系之中。一张好的照片,就是能呈现关系的画面。”
一个瞬间静候数年
以人文纪实摄影闻名,阮义忠2000年1月1日正式开始随师,走遍全台湾。在拍下的数十万张照片中,其中一张让慈济人特别有感。而这张证严法师挥手指向远处的照片,其实是阮义忠一直在等待发生的画面。即便是大师,也得预设拍摄,好的照片也依然是“等”回来的。他分享:“看到了再举起相机,那肯定就拍不到,所以摄影师必须‘预先看到’,或者说由衷地希望事件发生。”他笑称自己是天天在注意上人的手,“一直希望能拍到具象征性的照片,而手象征创造,灵感来自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上帝和亚当的手指触碰,亚当被赋予生命。”想当然,证严法师绝不可能摆拍,即便灵感已经在脑海中好几年,阮义忠也只能等待。
“一直到上人行脚至‘希望工程’50所学校之一的台北延平国小时,我还坐在车里,就知道今天有可能拍到。”远在车子还未驶进学校范围时,阮义忠就发现建筑的屋顶上有人在施工。不能提示,只能亦步亦趋地等待。证严法师在发现屋顶上有人后,果然举起了手,说了句:“那人在做什么?”整个动作不过是数秒之间的事。阮义忠回忆当时情景:“我在心里默念‘老天保佑啊’,举起相机‘喀嚓’一声,一切就过去了。我用的是传统胶卷,当下也没法检查究竟有没有拍到。”
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
征件时间:2016年6月1日至9月30日(北京时间进入30日零时为准)
奖项设置:阮义忠摄影人文奖获奖者一名,将授予10万人民币(约6.2万令吉)奖金;前3名都将获邀参加于浙江乌镇木心美术馆举办的颁奖典礼。
征件平台:人文奖官方邮箱:juanijongphoto@163.com(注明“人文奖”字样;文件名称以英文或数字命名,勿以汉字命名)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