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刘思敏
外语学习热:下篇
澳洲籍培训讲师王怀乐(Stuart Jay Raj)通晓至少15种语言,并能书写逾30种语文。他认为语言有逻辑、有系统,是通往人类心扉的钥匙,和人沟通时,说对方的母语,对方才愿意打开心房。他也因为语言的优势,为自己创造了无限的机会与价值,在各国政府、跨国公司、联合国委托的调解工作中游刃有余。
南非已故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说:“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脑子里;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心里。”这同样也是王怀乐热衷学习语言的原因之一,以精通多国语言的优势为各个企业及组织提供危机管理服务,利用当地语言调解高层和基层之间的不理解,从而创造双赢的企业文化。
二十多年前选择定居泰国曼谷的他在访谈中提到:“我昨天为一个航空业的委托公司到他们泰国的办事处解决一些问题,这家公司的总部设在英国,负责人都是白种人,即便派员驻泰国办事处,但那些老外不懂得泰语和这里(泰国)的文化,我前去是负责和当地人谈话,理解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接著说:“老外来到只说英语,在地人和他们沟通的意欲不强。”
王怀乐坦承,自己沉醉于扮演桥梁的角色,“我也长著一副老外的模样,和其他老外一样和当地员工面对面协商,可是他们不知道真实的状况,我却都知道,因为我能以当地人的母语和他们沟通,所以他们愿意把真实的想法、心里的话告诉我。”他介入办事处的运作半年后,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员从英国远道而来,“短时间内,组织文化改变了,员工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对方觉得很惊叹。”而其中的诀窍其实不过就是一旦进入对方的内心,就能找到问题的核心。
了解他人内心的钥匙
王怀乐认为,语言是有利的工具,是了解别人内心的钥匙,“这是黄金定律,语言和文化是紧密联系的,用对方的第二语言和他沟通,他没办法使用俚语,而俚语本身就是日常生活里的地道用语,少了这些,很多情感上的东西无法确切表达。”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同一种文化里也有好几种人,并非了解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就等于了解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人与人之间必须经由深入地沟通,才能达致真正的了解。
而王怀乐也不怕直认:“语言对现在的我而言,是强而有力的商业工具。”曾担任空服员,而现时企业危机管理及培训讲师的事业是凭著他在语言上的优势自行创造出来的,他说:“动机很重要,所以年轻人因为哈韩而学韩语,我觉得没问题,那也是动机的一种,驱使他们多懂一种语言。”
不管怎么说,掌握多一种语言始终稳赚不赔,动机固然重要,但在踏上学习之旅后,会自然而然地感动于语言作为媒介,连接人与人的使命,而机会也在不知不觉中找上门,一如王怀乐透露:“我也说丹麦语,那是人口仅有500万的小国,可是泰国也有斯堪的纳维亚人(斯堪的纳维亚地理上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则包含丹麦。)居住,或许有一天我通晓丹麦语的能力能派上用场。”丹麦语、瑞典语和挪威语的方言大致相通。
Q:学习语言,许多人只停留在“想学”的阶段,却始终无法有动力真正投入。即使已踏出第一步,也容易半途而废。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一个人学成一门语言?怎样的第一步才能事倍功半?
A:学语言的方式是“Everything & Anything”,即是去寻找所有、任何,可以帮助你学习的资源。我买书,也买Glossika语言训练网站的课程,每天听一听,同时在面子书上交以某个语言为母语的朋友,再来就是直接飞到那个国家去。我之前学缅甸语时,泰国很难买到相关的书,所以我直接飞到仰光去,把书带回来。我这个月底要去一趟迪拜,要先学好阿拉伯语,所以早前到大马时,就买了爪夷文的书,每天练习。说到底,要掌握一门语言,需要很强的动机,以我来说,语言已经成了我的武器。只要有了一定要学会的理由,就会想尽办法学习。
Q:常有人抱怨,掌握了多种语言,但疏于应用,早晚会无可避免地生疏、忘记,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你精通的语言多达15种,难道就不曾感到混淆,或是记不起来?
A:那不是知识上的忘记,而是一下子想不起来。比方说西班牙语在泰国无用武之地,可能我会一下子说不出来,但那只是片刻的,稍等一阵,它就会“回来”。所以我尽可能每天用最多的语种与人沟通,无论是面对面的对话或是网络上的文字应用。工作上不断在国家之间游走也让我经常有机会变换使用的语言,我在泰国说泰语、英语和寮语,前阵子到马来西亚时就用马来语、华语和粤语。
搞懂系统与逻辑,学外语其实不难
澳洲出生的王怀乐在印尼华侨家庭长大,母亲是澳洲人、父亲是印度人的他深受通晓11种语言的外公影响。他回忆道:“家族里只有我和外公是一伙的,所以人们常说的学习语言和环境有关,其实也并不全然如此,我的兄弟姐妹都觉得我俩是怪人。”
他接著说:“外公是澳洲人,白皮肤那种,40年代几乎没有老外学其他的语言,所以外婆也觉得外公学的都是些怪异的语言。”可王怀乐偏偏觉得这样的外公很酷,两人会在饭桌上用摩斯密码沟通。王怀乐拥有澳洲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认知及应用语言学学位,但他却笑说自己大部分的知识并不来自学校。而外界一般认为,能通晓多种语言属于高智商天才,他也推翻了这个说法:“每个人出生后都通晓至少一种语言,而语言是有系统、有逻辑的,只要理解它的系统,每个人都能学会。”
他进一步解释:“乍看或许看不见当中的逻辑,但越学就会越了解。不同的语系有不同的逻辑,和口腔发声系统有关,有一个‘地图’。”他提到,泰语的发音来自古汉语的系统,当中也有古代印度语巴利语,其文字也依照古印度的系统,若是排出一个口腔地图,就能看出当中的联系。而A、B、C等英文字母看起来没有联系,那又为何非得如此排列?同样和口腔地图所显示的系统有关。
系统随客观因素变化
我们一般误解汉语和汉字全无联系,从小学习时都是死背硬记,认字记发音,王怀乐也说,绝不是那样的。举一个他在去年登上Tedx茨厂街舞台时举的例子,“古汉语里的四声‘平上去入’,字的尾音是有功能的,比方说买是‘进’,卖是‘出’;闻是‘进’,问是‘出’,而泰语、寮语、越南语都有同样的系统。”语言在时光长河里不断变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就出现了极大的不同,但王怀乐挑明,改变也是有逻辑可循的,除了时间推移,也包括政治及地域改变等因素。
童年和少年时期在印尼度过,而今在泰国生活,王怀乐对东南亚语系和汉语尤其著迷,他说:“以中国来说,因为已经有一个框架,我了解它的架构,若我知道某个语言来自的区域,大概能猜到它的发音系统。”王怀乐指,全球语言的系统都有关联,并不单独存在,因此只要搞懂系统的运作方式,学习语言,并没有想像中难。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