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熟悉各个国家的设计风格,彼得赫博利本人最喜欢的还是最简洁、实用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我喜欢简洁设计,装饰物越多其实越容易过时,而经典的东西总是简洁的,不信你看看苹果手机的设计。”

你也许不熟悉彼得赫博利(Peter Horbury),但是对他经手设计的车子一定不感陌生。

这位7岁就立志要当一名汽车设计师的英国人,1991年加入富豪(Volvo),颠覆了富豪的设计语言;2002年加入福特(Ford),参与设计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捷豹(Jaguar)、路虎(Land Rover)等车型;

2009年重返富豪担任设计副总裁,隔年中国吉利集团收购了富豪,他被委派成为吉利集团的设计副总裁,领导吉利、Lynk & Co,乃至我国国产车宝腾(Proton)及英国莲花跑车(Lotus),寻找未来的设计方向。

2010年,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出手15亿美元(约59亿令吉)收购福特的子公司富豪,吉利一夜之间在国际上声名大噪。时间倒带回到2009年5月,那正是富豪风雨飘摇之际,外传潜在买主可能是一家中国公司,然而彼得赫博利还是选择三度回到瑞典,接替史蒂夫马丁(Steve Martin)成为富豪的设计副总裁。他说,人生是一场冒险,不确定性才引人入胜。

那次的收购尘埃落定,他于2011年应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之邀,出任吉利集团高级设计副总裁。那时的中国充斥著大量的“山寨”,而2009年的吉利概念车GE,还摆脱不了劳斯莱斯(Rolls-Royce)的影子。缺乏原创性设计的山寨品,是任何一个设计师都不能容忍的事,彼得赫博利也不例外,他却表示理解。

彼得赫博利从不回避尖锐的问题,当被媒体问到如何看待“山寨”时,他这样回应:“亚洲文化就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所以只有在亚洲才有‘师傅’的概念,徒弟在有自己的想法之前就是不断地在模仿师傅,重复师傅的做法,这也是表达对师傅的尊敬。其实日本汽车制造商最开始就是模仿美国的设计风格,后来模仿欧洲的风格,直到1990年代他们才开始创造出自己的东西。这也是中国的必经阶段。”

他认为,与其说是“抄袭”,不如说是“模仿”更贴切,因为那是一个摸索与学习的过程。在他的带领之下,设计团队纳入“中国风”元素,成为吉利新一代的设计语言,2013年于上海车展亮相的Geely KC1豪华房车,更获得了“中国最美房车”的美誉。起码对于吉利,“山寨”时代已经结束。

他说过,一辆车从设计到投产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画个草图、做个模型之后就丢给工程师们完成。工程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需要调整的地方,而他们并不知道设计师设计此处的出发点是什么,整个想法和过程又是什么。因此,他要求设计部门必须和工程师并肩工作,告诉工程师他们是如何设计的、如何想的,这样才不会丢失设计意图。“这不但是在培养年轻的设计师,也是在梳理整个公司的设计、工程体系和结构。”

1997年发布的富豪第一代C70。
1997年发布的富豪第一代C70。

从富豪到福特 改写品牌辨识度

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工作经历,彼得赫博利充满感慨:“我清楚记得1973年的那一天,我第一次以汽车设计师的身份开始了职业生涯。”自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获得汽车设计硕士学位之后,他先加入的克莱斯勒(Chrysler)在英国的设计室,然后就去了瑞典的富豪,第一次和富豪结缘是在内饰设计部门,当时他只是一个按时薪计算的初级临时工。

“那时候,工程部门决定所有的事,工程师基本决定好车子的样子,而设计部门像个附属品,设计师能够做的事,就是让工程师做出来的车子,看起来不那么丑而已。”比照回1973年富豪144的内饰设计,可以感受到当时设计师的无力感。

彼得赫博利进入富豪之后的首个代表作是1986年问世的富豪480 SE。这是一款小眯眼、跳灯、突出鼻子、进气格栅在保险杠下面、掀背两门四座流线型小车。480 SE一改当年盒子一般的富豪,赋予更多“嬉皮士”风格。不过,这个划时代的作品因为生产、法规、经济危机等各种原因并没大红大紫。

1986年问世的富豪480 SE是彼得赫博利加入富豪之后的首个代表作,一改品牌“方盒子”的设计风格。
1986年问世的富豪480 SE是彼得赫博利加入富豪之后的首个代表作,一改品牌“方盒子”的设计风格。

之后,他曾短暂出走,直到1991年回到富豪担任设计总监,那时设计师的地位提升了很多,然而,富豪还是“方盒子车”。彼得赫博利重返富豪后,野心勃勃地参与概念车ECC的设计,在他的带领下,富豪挥别了“方盒子车身”,他的代表作是1998年面世的第一代S80——有了鲜明的腰线、曲面、圆润的前脸设计,启动了富豪崭新的设计时代。然而,彼得赫博利当时倒是经常收到“投诉信”,住在偏远地方的瑞典老人专门写信来表达他们不满——你为什么把我们方方正正的富豪搞成这个样子!

从1992年的ECC概念车,到1995年的S40/V40,1997年运动的C70,1998年的S80、V70/S70,再到2000年V70旅行版,2001年的S60,2003年XC90,2004年的S40和V50,然后是2006年的C70和V70,2006年第二代的S80等,他影响了富豪超过20年。

2005年,富豪设计总监的职位被前奔驰设计师史蒂夫马丁接任。而彼得赫博利早在2002年便接受了福特下辖高端品牌设计中心的工作,那个时代福特下辖高端品牌包括:捷豹、路虎、阿斯顿马丁和富豪——这些发光的品牌是每个学设计的男孩学生时代的梦想!

彼得赫博利在1992年开始领军设计ECC概念车,富豪车有了鲜明的腰线、曲面及圆润的前脸,正式挥别了“方盒子”车身时代。
彼得赫博利在1992年开始领军设计ECC概念车,富豪车有了鲜明的腰线、曲面及圆润的前脸,正式挥别了“方盒子”车身时代。

实施新设计战略

2004年,彼得赫博利奔赴北美接任福特设计总监。当时,福特北美存在一些问题,设计被质疑,销量下滑也是佐证。他好像是救火队长,负责实施福特的新设计战略“Red, White and Bold”(红、白、大胆)。他希望为福特注入更加直率、鲜明的形象,让美国人眼前一亮,就像美国人最直接开场白:“Hi,I'm Dave”。

从2006年的福特Fusion,到2008年的福克斯、2008年的福特金牛座、2008年的福特金牛座X,2010年的福特金牛座和2010年的福特Fusion——这些车型都用三条镀铬格栅来体现直率的视觉冲击。他同时负责林肯品牌,从2007年亮相的MKR概念车,到2009年的林肯MKS、2010年的林肯MKT、改款的2010年MKZ和2011年MKX——一样是激进而大胆,充满辨识性——他再一次改变了福特的设计时代。

宝腾应保留大马特色

彼得赫博利认为,优秀的设计与设计者的背景与文化脱离不了关系。以吉利汽车为例,中国拥有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应该从自身的文化脉络与地方特色里汲取灵感,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与设计团队将杭州断桥、中国毛笔书法、玉如意等,融入到设计之中。谈及大马宝腾与吉利合作以后的设计走向,彼得赫博利也坦承:“吉利汽车有其特定的设计,但是我们也想要保有宝腾的独特性设计,老实说我对大马的文化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是我始终认为,设计需要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觉得是可耻的。”他生动地讲解:“你看富豪,就是很北欧风格;美国车总是有一张爱笑的前脸,就像热情的美国人一样;德国车则很扎实,有很多直线条;回到马来西亚,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出让大马人引以为傲的设计。”他补充:“宝腾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如果他们有需要,我们团队是他们可以运用的资源。”

彼得赫博利于2011年加入吉利汽车,并在在2013年的上海车展发布吉利KC1豪华房车,惊艳四座,获得了“中国最美房车”的美誉。
彼得赫博利于2011年加入吉利汽车,并在在2013年的上海车展发布吉利KC1豪华房车,惊艳四座,获得了“中国最美房车”的美誉。

控管设计方向不独裁

彼得赫博利说自己的工作范围,除了控管不同品牌的设计方向,还有更大的任务是培养整个新一代的吉利设计团队,让他们能胜任接下来创造未来的责任。

他现在带领的设计团队大概有400人,包括大概170人在吉利的上海设计中心,在瑞典哥德堡的设计中心,还有小一些卫星设计室在巴塞罗那和洛杉矶,负责吉利、富豪、Lynk & Co还有吉利控股的伦敦Taxi品牌。家人定居瑞典,他每个月平均有一周时间在上海,其余时间还要分配给巴塞罗那、洛杉矶的设计中心。

他已经在汽车设计这条路上走了四十几年,他现在负责远景,但不会管得太细,“好的设计总监不是独裁者,我也不是所有的创意来源。我要确定设计师们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