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观众将近距离欣赏台上的表演者,跟舞台灯光、音响、多媒体效果互动,亲身经验现场的实验剧场演出。

“剧场”一定要有固定的形式吗?游吟者剧团(The Troubadour Theatre)创团人之一陈俊霖首次挑战“实验剧场”(Experimental theatre),呈现《开心死了》这一出实验剧演出。

剧始,微弱、稀疏的光尘缓缓洒落在窄小的空间里,舞台中央有一个貌似“肉团”的物体挪动著,左方舞台则出现一个外型怪异的四肢生物,正朝舞台前进。台上没有一句对白,也没有人物,有的只是不断重复播放、扭曲的诡异配乐。10分钟的演出中,上演著两个生命物体之间充满张力的互动…首次担当导演,陈俊霖期待作品能够得到剧场爱好者的青睐。他表示,戏剧的演出当中,最具挑战、创新与争议的形式,非“实验剧场”莫属。

他指,实验剧场的特色:第一是演出场地的随机性,并不需要在正规设施完善的场所,只要能符合消防安全逃生规范,且是剧团认为合适的表演空间就可。

第二是舞台与观众席的摆设,可以按照剧本指示或导演与设计的规划随意进行,例如舞台的位置可以设在场地中间,或东西南北的任意4个方向,一旦舞台位置决定后,剩下的空间再来安排观众的座位席次。于是,导演在舞台上的创意就多样了,可以肆无忌惮、天马行空进行大胆的创作。

实验剧场从即兴反应、角色的揣摩、情感的刻画,都相当考验表演者的功力。本 次演出中,你会看见表演者的动作时而缓慢细腻,时而煞有介事,让人捉摸不透。
实验剧场从即兴反应、角色的揣摩、情感的刻画,都相当考验表演者的功力。本 次演出中,你会看见表演者的动作时而缓慢细腻,时而煞有介事,让人捉摸不透。

本次演出中,没有角色、没有设限,甚至没有剧情架构,观众不只能看戏,还可以感觉到、听到和闻到它。陈俊霖说,没有语言就不会受到语言限制,观众可透过画面尽情发挥想像。

对观众来说,似乎“不像”过往舞台戏剧的演出,而且甚至跳脱大家“看剧”常规。虽然看不懂,可是依然看得津津有味。演出过程中,观众不会固定坐在一个位置,他们需要跟著演出的节奏走动,跟著布景的转换而移动目光。其中,有一幕演出,观众得穿上雨鞋才能继续观看演出。

此举颠覆以往安坐于座位席内的看剧习惯,观众感官必须全面开展,张开全部身体去“观赏”戏剧。

正如导演陈俊霖所说的:“实验剧场的特色在试图改变既有的空间形式,在演员移动走位的安排,情绪的转换或戏剧张力,语言表达与戏剧象征等元素,在在做出回异传统的重大改变。”

给世界留下遗书

提及创作概念,陈俊霖认为,要创作就要创造一些跟自己有关系的东西,因此他都会从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吸取创作的概念和灵感。他披露,《开心死了》是一部有关欲望、思考、死亡、生命探讨的一部实验剧作品。

“遗书,一个沉重的东西,它的出现总是与死亡关联著,但,每年我都会给自己写份遗书。我想说,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想给自己的死亡留下点什么,不让别人猜测我的死因;给我的亲人留下点什么,不然他们惴惴不安;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梁家恩为本次演出的戏剧顾问,与陈俊霖一起导戏,实验剧场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尝试。演出筹备至今,他们用数个月时间一直调整技术与画面,没经验就不断尝试,以不同的材料加来加去投射,当成玩游戏,对他们来说没有所谓的能与不能,反而是一起学习的机会。

梁家恩表示,本次实验性舞台表演,共有5部作品是由3位表演者独自撑起每场10至15分钟分钟的演出。由剧场表演者廖慧鸣、艾立森及邱蕴能担纲演出。

实验剧场对于梁家恩 (左)与陈俊霖来说是新的尝试,他们期待观 众的反应,促请大家抛开对戏剧演出的既定印象观赏这部作品。
实验剧场对于梁家恩 (左)与陈俊霖来说是新的尝试,他们期待观 众的反应,促请大家抛开对戏剧演出的既定印象观赏这部作品。

他说,每段表演若分开来看,对于人类原始真实的欲望及感悟皆刻画得细腻动人,但合并起来又显得暧昧不明。不一样的表演组合带来不一样的肢体视觉,让观众体验者不只是听觉上的观感,视觉上也有著浓烈的反应投射。

“我们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排演,试图想像观众会以那些不同的方式反应,还有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进行的准备或克服的困难包括哪些。”梁家恩说道。

幕后功臣:

导演、制作人   陈俊霖
戏剧顾问          梁家恩
表演者             廖慧鸣、Alison艾立森、Niko邱蕴能
服装设计          Quito宁振洋、Jacklyn陈凌嫣
舞台监督          Mario江欣燕
执行制作          John黄永益
行政秘书          何子欣
平面设计          Isaac江翊诚

《辉煌马来西亚的族群文化》画展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SGM)于即日起至12月2日,在SGM综合文化中心举办伊斯迈恩邦(Ismail Embong)及艾玛马恩邦(EmmaMaembong)父女画展,主题为《辉煌马来西亚的族群文化》,展现各族群的面貌及文化,为大马社众呈现一个缤纷多彩的马来西亚。

伊斯迈恩邦作品《Kaum Melayu Terengganu》。
伊斯迈恩邦作品《Kaum Melayu Terengganu》。

伊斯迈是本地一位卓越的画家, 他的成就,来自他26年里未曾停歇地致力于马来西亚历史与文化艺术创作的辛劳与努力,其中包括巨型代表作《马来纪年》(SulalatusSalatin)和有关马来西亚后日据时代的历史。

伊斯迈深信艺术拥有滋润人心的力量,能使各个来自不同族群与文化背景的同胞团结一致,共生共荣。因此,于2012年获颁“国家伟大人物”后,他决定透过画布向世界展示马来西亚的多样性文化色彩。

伊斯迈恩邦作品《Suku Kaum Iban》。
伊斯迈恩邦作品《Suku Kaum Iban》。

生于1992年的艾玛也紧随父亲伊斯迈的脚步,踏入艺术领域。除了绘画,艾玛也在表演艺术上充分发挥艺术天分,如今是一名在影视双栖皆有亮眼表现的女演员。

此展将展出伊斯迈和艾玛父女俩的54幅作品,以伊斯迈的作品居多,展示沙巴、砂拉越和马来半岛各个族群的人物样貌及其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伊斯迈为深入研究绘画对象的背景、文化、建筑、服饰和习俗,不惜跋山涉水,走访各地。女儿艾玛的作品则聚焦于马来西亚各个种族的传统服装,表现出马来西亚丰富多姿的色彩。

艾玛马恩邦作品《Kostum Bajau》。
艾玛马恩邦作品《Kostum Baj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