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人应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而 难民的小孩们,在异地所受的教育,将 影响未来他们对社会与世界的认知。

孩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而教育就是培育栋梁的摇篮。然而,生在动荡不安国家的难民孩子,能否生存已经是一大考验,教育对他们而言更是“奢侈品”。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至少有3万6800名难民的年龄小于18岁,而超过1万1000名孩童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但竟然只有少于40%的孩童有机会接受教育。

难民并非经济移民(俗称外劳),离乡背井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及经济环境;难民是一群遭受逼迫,无论是来自政治、经济或宗教,都令他们无法在其国家继续生活。

目前,全世界有6560万流离失所的人,其中2250万人被归纳为难民,半数的年龄小于18岁;55%的难民来自于3个国家,分别为南苏丹(140万)、阿富汗(250万)和叙利亚(550万)。

每一天,有2万8300人被迫逃离家园。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UNHCR)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为止,向马来西亚UNHCR注册的难民及寻求避难所的人数共有15万200人。

缅甸难民占了大多数,达13万3700人,他们包括罗兴亚(5万8600人)、钦族(3万9000人)、缅甸穆斯林(1万200人)、若开邦(4300人)与其他族群。

统计发现,67%的难民都是男性,而33%则是女性。此外,有3万6800名难民的年龄小于18岁。

Elshaddai难民学习中心在2008年成立, 至今已让600名难民孩童受教育。
Elshaddai难民学习中心在2008年成立, 至今已让600名难民孩童受教育。

超过1万1000名孩童

到了应该上学的年纪,但只有少于40%的孩童有机会接受教育。

马来西亚并没有难民营,他们居住在廉价组屋。4、5个家庭为了省钱及安全的缘故,一同挤在狭小的客厅内生活。

有病不敢看医生

在我国,他们并没有合法的证件去工作,以自力更生。只能做些3D的工作(Dangerous、Dirty、Difficult);不过,他们的血汗钱却可能会在遇到执法官员取缔的时候,被勒索一空。

难民没有医疗保障,外籍人士的医药费用十分高昂,以致他们生病了也不敢去看医生。

难民女性面对更多的恐惧,她们时刻担心被强暴、勒索,或是以性换取金钱。这些来自第三国家的难民女性,当她们逃到我国之后,也面对著语言不通的问题,无法说英文及马来文,但却肩负著教养孩子的责任。

难民学习中心 给人一个希望

看著那些到了上学年纪,但却在街道上游荡的难民孩子,如果社会对这现象视若无睹,那他们的将来会是怎样?于是,Elshaddai难民学习中心于2008年成立。

该中心行动策划员吴爱玲透露,难民学校成立初期只有22名罗兴亚学生,但是迄今人数已经达到600人,而且分为学前教育(150人)、小学(400人)以及中学(50人)。而且,在等候名单内已经有200人了。这些学生,都只是来自巴生地区而已。

她说,很多到难民学校执教的老师,都是志工,他们趁著周休时来教课,因此学生们上课的时间表也得配合著老师的时间表。

收费在于珍惜教育

基本上,难民学校的上课时间是从早上9时至下午2时。学前教育及小学的费用是50令吉,而中学则介于100至120令吉。其实这笔学费根本不足以应付学校的开支,因为其中也包括了学生们的午餐以及交通费用。

然而,收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要让学生们及家长更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教育。

难民学校以学习英文为主,当然也包括了数学、科学、音乐、品格塑造甚至是马来文等。而且,小六生也会参与内部的“UPSR”考试,以评估他们的作业成绩。

至于中学生则会进入“E-Learning Centre”,学习电脑课程等,之后也会考取受国际承认的O-Level,日后即使他们获准到其他欧美国家生活时,起码也有文凭在手。

难民儿童远离自己的家乡,尽管各自述说不同的语言, 但在下课时,依旧井然有序地排队领取食物。
难民儿童远离自己的家乡,尽管各自述说不同的语言, 但在下课时,依旧井然有序地排队领取食物。

 

案例1:17岁读小学“这里真好”

难民的孩子们从小就认清现实的残酷,他们接受不公平的命运,透过各种方法、手段只是为了要生存下去。甚至,父母也会教导他们偷窃,以得到想要的东西。

因此开办难民学校并不只是传递教育而已,而是要塑造他们的生命品格。“老师教导孩子们偷窃是不对的行为,然后就由他们回去教导父母,甚至是整个社区。”

难民学校与一般学校不同,他们会依据学生的程度而分派班级。一些17、18岁的孩子,甚至还在上小学,与弟弟妹妹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来自缅甸的Min Maing虽然已17岁了,但仍在读小学,他在15岁时独自来到马来西亚,并在8个月前才开始上学。

一脸腼腆的他坐在记者面前,缓缓说起他的经历。犹记得在他12岁那年,父母在战乱中去世,留下4兄弟姊妹相依为命,而他在家中排行最小。

“记得有一次,姐姐被士兵欺负,我和哥哥跑过去抢走士兵的枪,丢进河里,但之后哥哥成功逃走,而我则被抓了。”

白天上学晚上工作

当时,该士兵将他绑在树上,用烟蒂烫伤他的小腿,等到该士兵离开后,村民和哥哥才赶紧替他松绑。

他知道,为了更好的生活,他必须要离开。于是,他和哥哥一起翻山越岭地偷渡到泰国,兄弟俩在泰国住了2年,岂料有一天,哥哥在工作时从高处跌死了。之后他随著一名老师逃难到了马来西亚,当年他才15岁。

Min Maing白天在难民学校上课,放学之后就到餐厅去帮忙,赚取学费及生活费。他并没有任何准证及难民证,因此每次走在路上的时候,都担心遇到执法单位的截查。

尽管每天过著心惊胆跳的日子,但他还是认为“马来西亚比缅甸好太多了”,虽然姐妹都还在缅甸生活,但已经结婚生子并有了自己新的家庭;而Min Maing再也不想回去那个,已经不成家的“家园”。

 

案例2:宗教迫害持旅游签证入境

在记者面前,坐著2名巴基斯坦学生,Kinza(15岁)和Bushra Nazim(15岁)。他们都是因著宗教的缘故而被迫逃离家园。

“你们不是穆斯林,再不走杀死你们!”

尽管同样戴著头巾,但却因著宗派不同的缘故而遭到骚扰,甚至家园被放火烧毁。

为了生命安全,他们被迫逃离家园,持著旅游证件飞来马来西亚。如今,他们再也不想回去了。

然而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要重新开始并不容易,语言不通加上没有认识任何人,他们在盘川花光之后,前景陷入迷茫。

Kinza说,父亲初时在酒店工作时被欺压,每天必须从凌晨5时一直值班到晚上10时,才能休息,但为了生活,父亲必须咬牙忍下去。

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之后,生活总算是比较稳定,而雇主也顾念父亲辛勤工作的态度,愿意给予他较好的对待。如今,父亲只需要每天工作12小时,就能得到公平的报酬。

4名分别来自缅甸与巴基斯坦的小孩告诉记者, 离开被迫害或战火的故乡,来到和平的大马, 还可以受教育,让他们感到非常幸福。
4名分别来自缅甸与巴基斯坦的小孩告诉记者, 离开被迫害或战火的故乡,来到和平的大马, 还可以受教育,让他们感到非常幸福。

案例3:20人挤一车日以继夜逃亡

“我们20个人挤在一辆车里,很怕遇到警察截查;每天跟著一大群人不停地走,即使再累也不能停下,白天在森林里睡觉,入夜之后就得起身开始赶路。”

经过15天颠沛流离地逃亡日子之后,Cherry与父母终于成功从缅甸经过泰国,然后偷渡入境到马来西亚。14岁的缅甸女孩Cherry已来马4年了,虽然在逃离家园时,她才10岁,但艰辛的过程让她至今记忆深刻。

她说,在每人缴付3000令吉给人贩子之后,她才能与父母还有一大群的人,没日没夜地在赶路,最后来到马来西亚。

Cherry的父亲在家乡是名农民,没受过教育,当他们抵达马来西亚后,面对语言不通的窘境,父亲只能靠著劳力换取微薄的薪金,养家糊口。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女儿得以进入难民学校学习,如今也能以英语与外界沟通,算是为在艰辛的环境中,看到一线希望。

Cherry希望,有朝一日能获得联合国难民署安排到欧美国家,展开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