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打工族忧虑会被裁员、减薪,商家感叹疫情期间生意难做,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资源最少的外籍劳工在疫情期间不但遭受漠视,甚至是歧视,这群急切需要被援助的群体,又有谁愿意聆听他们微弱的心声?
71岁的退休华裔警员苏福明,早年妻女离家,长年独居在一间旧式的排屋内,屋子空间虽然宽敞,但因为长久未打扫而显得十分脏乱。
苏福明是在20年前中风,过去仍能依靠著拐杖步行外出,到咖啡店打发时间,前往医院复诊拿药,行动管制令落实后,打乱他规律的生活步调。
除了中风导致左半身瘫痪影响行动,苏福明平日还需要服用高血压与控制胆固醇的药物,独居的他患有轻微忧郁症,只能坐在空荡的屋中看书、发呆,装满药物的小药罐几乎都会不离身。
“都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不能够出门了,以前每天慢慢走出去外面的咖啡店还能打发时间,顺便多走动让双脚能运动,行动管制令后就不能出门,只能在家看电视、看书,现在就算可以外出,但脚太久没走动都萎缩了,要走出去都很难了。”
尽管是90年代少有的华裔警员,但由于当年选择每月领取公积金,因此苏福明并未能享有政府人员的退休金福利,目前家里大大小小的支出全靠社会福利局以及社险机构的赔偿来应付,行管令期间遇到的日常生活问题,也必须靠自己。
“怎么帮?没法帮的!现在要拿药只能让弟弟妹妹帮忙,要去医院就要坐德士,吃饭就靠别人送,政府要怎么帮?退休公务员也没有例外,这种非常时期只能自己顾自己而已。”
在行动管制令期间无法外出,让腿脚本来就不利索的苏福明难以打理一日三餐,住在10公里以外的弟弟苏琥珍(55岁)想要在行管令期间照顾哥哥的起居,亦心有馀而力不足,因此只能求助慈爱福利社团。
慈善团体及时伸援手
原从事货仓管理工作的苏琥珍是在两年前因脊椎劳损,被工作了20多年的公司辞退,后来又患上了神经萎缩的疾病,屋漏偏逢连夜雨,太太亦在随后被诊断患癌,因此自己已无力帮补以及照料哥哥的起居。
“政府宣布行管令的时候,我也是被吓到了,当时也没有办法每天来照顾他,所以透过朋友的介绍,找到了慈爱福利社团,他们在行管令的第二天就来家访,在期间都是义工们送午、晚餐来给他。”
峇株巴辖在五月杪发生近年来最为严重闪电水灾,当时脏水淹入苏福明的屋子里,让本就脏乱且堆满杂物的居住环境更加雪上加霜,幸获慈爱福利社团的一行义工协助重整,才让他重新拥有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苏福明说,尽管在窘迫时,向自己伸出援手的义工与自己非亲非故,但又就像亲人一样照顾他,若这段时间没有获得慈爱福利社团的协助,还不晓得该如何度过行管令无法自由外出,又水淹入屋的日子。
峇株慈爱福利社团 派发物资送暖
2018年成立的峇株巴辖慈爱福利社团,是一个不计种族、宗教,并致力关怀与协助弱势群体,如独居老人、失去工作能力者及贫困家庭等的慈善组织。
尽管该团目前只有2名全职义工,以及不到30名的随喜义工,他们在疫情期间默默背负起社区的防疫以及援助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的重担,过去半年向超过20个单位派发了防疫物资,包括逾一万个手套、3万个医疗口罩、一万个防护面罩以及一万份洁手液。
慈爱福利社团创办人郑墀宸透露,过去两年多来,该团的固定援助家庭只有240户,在行动管制令执行后,符合援助资格的受惠对象,短短半年内激增逾百户,目前约有340户家庭在该团的候援名单中。
慈爱福利社团在行管令落实初期,仍坚持每天开放让有需要人士前来领取干粮、爱心饭盒等物资,最多曾单日同时段接待接近200名的一次性援助者,排队人龙延长至10间店面。
郑墀宸回忆,疫情初期除了自己每天工作接近15个小时,义工们也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休息,其中一批义工为了赶制前线所需要的防护面罩,连续熬夜一周,制作了一万个防护面罩。
她说,12名固定义工在行动管制令期间除了协助派发物资、爱心餐盒,也要奔波在路上将爱心餐盒送给行动不便的乐龄或残疾人士,同时还需要兼顾文书工作处理,并与各个政府单位接洽,以了解社区需要的物资有哪些,并即时添购再派发出去。
“在行管令执行初期,我们并没有获得官方批准派送物资,因此会所常被执法人员警告,但说真的,援助行动在疫情期间更为重要,我们不能让这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觉得在紧要关头被社会所遗弃,因此咬牙也要继续做下去。”
郑墀宸苦笑表示,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不仅是考验义工们的体力与耐力,也十分耗器材,期间还用坏电脑、打印机,所有硬体设施皆不堪负荷,更何况是不停工作的义工们。
延伸阅读: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