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孩遭性侵的事件接二连三爆发时,我们不免回头审视,现有的性教育是否更著重教导女孩自我保护,忽视了男孩可能面临的风险?非政府组织“保护及拯救儿童”(P.S.The Chidlren)执行董事玛丽扎认为,在杜绝儿童性侵的努力上,社会大众的醒觉教育最为关键。我们能做什么?她说:“Get Educated!让自己多懂一点相关知识。”

《2017年儿童性侵法》扩大了对儿童的保护,任何有意图的肢体接触皆属触犯法律,且也推翻之前只有女性被侵犯才被视为强奸的定义,玛丽扎(Mariza Abdulkadir)解释:“在那之前,只有男性的阴茎进入女性生殖器才算犯法,但新法令扩大了范围,虽说目前还无法就成效作出讨论,但相关单位确实有严厉执法,无论如何,我们至少已开始关注儿童性侵课题。”她也提到,副首相旺阿玆莎早前也提出政府将考虑针对童婚修法,在儿童权利的捍卫上,显示了决心。

 

玛丽扎指, 家长若能和孩子开放地谈话,创造让他们安心分享的环境,就能更了解孩子的心事,若有任何不妥,也能及时发现。另一方 面,也该尽可能协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理解自己拥有身体的掌控权。
玛丽扎指, 家长若能和孩子开放地谈话,创造让他们安心分享的环境,就能更了解孩子的心事,若有任何不妥,也能及时发现。另一方 面,也该尽可能协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理解自己拥有身体的掌控权。

 

鼓励孩子表达想法

我国教育部自1989年推行“社交与生殖健康教育”(Pendidikan Kesihatan Reproduktif dan Sosial,简称PEERS),最初是纳入中学课程,直到1994年进一步在小学实行。PEERS的内容不局限于性教育,也包括人格培养,健全的心智、情绪、社交及环境卫生等,其中谈到发育时期的心理变化、毒品及酒精等带来的不良影响,还有自身安全防护等。

同时,“保护及拯救儿童”作为长期处理及应对儿童性侵罪案相关事件的非政府组织,自1999年起,积极进入校园,举办讲座及工作坊,并透过“自我保护意识”项目,教导孩子守护自身安全,内容涵盖家庭暴力、霸凌等课题。换句话说,无论是PEERS还是该组织推行的项目,并无特意针对单一性别,而是概括性地灌输男女学生安全意识。

玛丽扎指:“我们不称之为性教育,而是自我保护,说到底,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孩子本身能开声阻止对方有进一步行动。”她感叹,我们所处的社会氛围要求孩子听话和安静乖巧,“如果一个孩子外向多话,行事比较积极进取,我们反而觉得是不好的。但,如果这个孩子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在遭遇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时,他们不会选择隐忍。”因此,该组织在儿童的教育上,特别著重自尊心的建立,鼓励孩子们表达想法。

“亚洲家长很惯常要求孩子表示热情,会用‘去hug hug(拥抱)安哥’,或是‘给安娣Kiss kiss(亲亲)’这样的句子,有的成人则会任意地摸孩子的头或脸蛋,你想我们大人也不喜欢这样被摆弄啊,孩子会喜欢吗?”但玛丽扎也特别强调,这样的状况不可一概而论,“当我们这样说时,有人会惊呼,那爸爸要亲孩子,是不是也属于侵犯?当然不是。所谓的侵犯是孩子感到不舒服,甚至不安全,另外,孩子也必须知道什么地方不能让别人随意触碰,像是胸部、臀部和生殖器等。”

举动反常 或是受侵信号

孩子受到侵害,或许不会主动说出来,但必定会和往常不太一样,家长只要稍微留意,就能看出不妥。

玛丽扎指,孩童的内心变化一般会反映在行为上,“举例来说,本来很羞涩的女孩突然主动坐在大人的腿上,又或是多了一些小动作,像是拨弄头发。原本没有睡眠问题的孩子突然夜不成眠,或是精神状态本来很好的孩子变得昏昏沉沉,总是犯困。基本上就是有了反差,胃口很好的孩子突然不爱吃饭了,或是吃得不多的孩子突然暴饮暴食。另外,也可观察孩子是不是拒绝去以往并不抗拒的场所,拒绝和某个人碰面。”

她补充,上述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多项情况才可做出合理怀疑,并采取进一步行动。

网络诱奸 不容忽视

儿童性侵案随著时代进步,在犯案手法上有了转变,网络诱奸案(Online Grooming)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玛丽扎指:“所有的网络诱奸最后都会发展成现实生活里的诱奸。网络的普及给了施暴者便利,从前他们为了哄骗孩子,还需要特别安排节目,到游乐场等场所玩乐,但现在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到目标儿童,而且隔著荧幕,孩子根本不会察觉有异。”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诱奸可在《2017年儿童性侵法》下被定罪,只要是透过网络和儿童谈论性相关的话题,都被视为犯罪。

玛丽扎指,家长若能和孩子开放地谈话,创造让他们安心分享的环境,就能更了解孩子的心事,若有任何不妥,也能及时发现。另一方面,也该尽可能协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理解自己拥有身体的掌控权。

 

P.S. The Children
网站:www.psthechildren.org.my
电话:03-7957 4344 / 7956 4355
电邮:protect@psthechildren.org.my面子书:Protect and Save the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