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年代都有疯狂的粉丝,他们感动于自己“用生命来追星”的举动,却总是被外界套上“无脑”的标签。随著早前讲述美术馆策展人私底下沉迷追星的韩剧——《她的私生活》大热,追星族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也引起了讨论。

《她的私生活》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除了因为男女主角的搭配相当新鲜,剧迷最常反馈的还要属“追星场面超真实!”女主一般时候是干练的上班族,私底下却是疯狂粉丝和粉丝网站的站主(简称站姐),家里摆满了偶像的周边商品,每每同事亲友想到家里拜访,她为了掩饰,都不好意思地诸多推辞。追星族为了偶像,可以大手笔耗费金钱与时间,为了抢占位子或取得周边商品连形象也不顾,甚至可以为了心爱的偶像和真正生活在周边的亲友吵架,到底这种对明星无限迷恋的爱是哪一种爱?又可以去到怎样的程度?非追星族貌似永远无法理解。看到这里,似乎是在吐槽追星族“脑残”、无可救药,但事实上,追星有它的负面影响,也有它的正面力量,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发展与心理学博士岳晓东就曾这么说过:“追星,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阶段,更是确立个人价值的契机。”

星光引领向前行——来自长情追星族的告白

追星族看似无法理解,但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位。两位受访者都是早年结识的友人,其中一人是策办台湾女艺人范玮琪大马后援会的推手之一,另一人则是育有3个小孩,十几年来对台湾乐团五月天不离不弃的忠实粉丝。为什么追星?让他们告诉你。

作为资深粉丝兼马来西亚后援会会长,前往台北小巨蛋参与演唱会时, 高耀祖穿上粉红色会服,带上自制灯牌,丝毫不马虎。 右图是他的友人在演唱会现场拍下的照片, 他说:“因为坐第二排,所以拍得很清楚。”
作为资深粉丝兼马来西亚后援会会长,前往台北小巨蛋参与演唱会时, 高耀祖穿上粉红色会服,带上自制灯牌,丝毫不马虎。 右图是他的友人在演唱会现场拍下的照片, 他说:“因为坐第二排,所以拍得很清楚。”

追星让我成长——范玮琪大马后援会会长高耀祖

“范玮琪(以下简称范范)是我人生中第一位追的明星。这么多年来,对她的喜欢始终如一。”这是范范马来西亚后援会“大马.模范生.后援会”发起人兼会长高耀祖的剖白。30岁,现为室内设计师的他从中学时期就开始收集范范的杂志剪报,并储蓄买正版专辑,“然后再把专辑里的歌曲循环播放无数遍。若她在本地有活动一定会不顾一切、想尽办法出席。”虽是会长,但他直言:“追星有很多种方式,未必要加入后援会,只不过加入后援会,会有一大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你一起疯狂。但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支持他们的每一部作品。”

高耀祖坦言,追星固然累但只要自己喜欢的偶像能看见或感受 得到,自己就已心满意足,不曾因为累而想要放弃。图为他与 后援会会员在吉隆坡国际机场接机。
高耀祖坦言,追星固然累但只要自己喜欢的偶像能看见或感受 得到,自己就已心满意足,不曾因为累而想要放弃。图为他与 后援会会员在吉隆坡国际机场接机。

后援会在2012年8月26日成立,他忆述:“会把它组织起来是为了更接近范范,虽说从那时担任会长至今,但对我来说,会长不是最高职位,最高职位是范范。”他认为,扛起会长一职,让自己有机会尝试原本不擅长的事,“因为职责所在,要为会员争取福利,还要带领他们出席活动,所以说追星反而让我有所成长,做事也变得沉稳许多,即使是不擅长的事也愿意默默付出心血。”

少年时期开始追星,而今已步入而立之年,想必许多事情都和以往不太一样,生活上、工作上难免面对压力,但他认为:“追星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是我一辈子做不腻的事。身边虽然有朋友因为家庭、事业等原因淡出,但我不会因为年龄增长、环境改变而不再追星。”欣赏偶像的真诚追星族得为偶像花钱,他并不否认,“肯定要买专辑、周边商品、演唱会门票之类的,我自己最奢侈的一次是飞去台北看演唱会。”他强调:“对追星族来说,绝对要看一次主场演唱会,你会非常享受,那些曾经共有的回忆会瞬间涌上心头,而且全场一起大合唱是很棒的一件事,你会欣慰那笔钱花得值得。”

高耀祖和偶像的合照, 当时的他才20岁。
高耀祖和偶像的合照, 当时的他才20岁。

家人朋友对于他疯狂追星的举动偶有微言,但他全然不受影响,“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觉得追星是一件快乐的事!虽然过程中我也会有一些别人眼里看似‘疯狂’、‘过头了’的举动,但何必压抑自己内心的激动,大声喊出来后,你会发现旁边其实已站著几个和你一样的疯子。”

多年来,为支持偶像而掏钱买下的“战利品”,几乎每一张都 有范玮琪的亲笔签名。这对追星族来说,无疑是一种成就。
多年来,为支持偶像而掏钱买下的“战利品”,几乎每一张都 有范玮琪的亲笔签名。这对追星族来说,无疑是一种成就。

他思考过自己为何会开始追星,“追星在某程度上,是因为你心里想著一个人,你才会有所行动。那就像是有个人在陪著你成长,在你彷徨时给你依靠。范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真诚,无论是对待家人、爱人、朋友还是我们这一班忠实的粉丝。而这份真诚,其实在她的音乐作品里就能找到,唱出温暖,抚慰人心,有著满满的正能量,引领著我们向上。每一首歌都对应著我们的经历,陪伴我们成长,那也等于我们和她有一种联系和牵引。”

范玮琪“大马.模范生.后援会”会服。
范玮琪“大马.模范生.后援会”会服。

近来网络上关于范玮琪的舆论并不少,但高耀祖打从心里认为,偶像从未让自己失望,“反而是看到网络上的恶意批评会感到难过和失望,她一贯地坦然面对,始终正面思考,那种正能量鼓舞著我们,心里很感谢她总是像是良师益友般指导我们。”粉丝对偶像总是满满的赞美,旁人或许不以为然,但至少追星并没有让他堕落。

对年轻追星族,我想说:“就毫不犹豫勇敢追星去吧!不过也要懂得分辨是非对错,切勿盲目。追星之路并不难,就当作为自己的青春增添色彩,努力地朝目标前进吧。”

追到五月天八十岁——3个孩子的妈林宝翎

林宝翎是台湾乐团五月天的忠实粉丝,32岁的她刚迎来第三个宝宝,她说:“13年前还是学生时参与了他们的‘Final Home当我们混在一起’世界巡回演唱会,从那时起,对他们深深著迷。”但其实,早在这一场演唱会前,她就已透过电视上的音乐录像带认识了五月天,“觉得他们的歌和其他歌手/团体不太一样,后来在杂志找到歌词,觉得那些歌很有意思,每一首都有想要带出的讯息。”

五月天是她这么多年来,唯一追随的明星,她说:“追五月天,是不会累的。就算他们80岁了,得拄著枴杖开唱,我也还是会继续追。”虽是隔著荧幕作答,仿彿也能看见她在打下这句话时脸上荡开的笑容。“我喜欢他们的作风,真诚、不骄傲,甚至是有点平庸,喜欢他们的理念,虽然他们的垃圾笑话有点多,但他们的真诚你能感受到,一直都让我很敬佩、敬仰。”

听主场、赴五月之约2006年第一次参与五月天的演唱会并被现场表演震撼后,她疯狂地搜寻有关这支团体的所有资讯,也关注他们的所有消息,后来更透过朋友,加入了后援会。加入后援会,除了能够得到第一手消息,也有透过后援会预购演唱会门票的便利,当然也能借此机会认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十多年前,科技不怎么发达,一般都是透过杂志和电视新闻知道偶像的消息,后来进入网络时代,就有了更多的方式了解五月天,也认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五迷’。”

这么多年来,为追星花最多钱的时候就是飞到海外看演唱会,“是五迷就一定要到五月天的主场(也就是台湾)看一次他们的演唱会,也要到香港赴所谓的‘五月之约’,才能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五月天的演唱会!”虽无法透露确切数额,但她说:“其实台湾和香港的演唱会门票比大马的便宜,当时朋友说,不管是什么价位的票,抢到就是了,因为五月天演唱会的门票一向是秒杀卖完的。”

从歌词中找到安慰她接著说:“说起来出国看演唱会的费用也没有想像中那么高,就当作顺便旅行。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能力可负担的范围内完成心愿,不要勉强。疯狂回来后,确实会过得比较省,但也不至于需要啃面包,只是得在其他开支上作调整。”对她而言,每一场演唱会都有不同的主题,承载不同的意义,所以一场也不能错过,而关于是否认真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追星,林宝翎坦言:“我在他们的歌曲/演唱会里找到自我,是一种疏压的方式,总是可以轻易在他们的歌曲里找到可以代表自己当下心情的句子,看著歌词,提醒自己,雨过会天晴。”

林宝翎(中)把青春的一部分献给了追星,十多年过去,偶像慢慢变老,自己也不再年 轻。然而,追星族与明星之间的关系正正就建立在:“我的青春里有你”和“谢谢你们 忠心守候”的情感里。图摄于2010年4月18日,五月天来马进行DNA演唱会造势活动。
林宝翎(中)把青春的一部分献给了追星,十多年过去,偶像慢慢变老,自己也不再年 轻。然而,追星族与明星之间的关系正正就建立在:“我的青春里有你”和“谢谢你们 忠心守候”的情感里。图摄于2010年4月18日,五月天来马进行DNA演唱会造势活动。

至于家人是否对她的追星举动有微词,她不讳言:“他们始终不能接受,觉得太疯狂,太浪费钱了。虽然电视播放五月天的演唱会时,他们会尝试了解,也很惊讶于他们的魅力与成就,但还是不能接受把钱花在追星上。而朋友呢,一开始觉得我不可理喻的也身陷其中后,反过来跟我说她们能明白我的感受了。”

如今,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成了3个孩子的母亲,同时兼顾工作和育儿,难免无法像以往那么自由,“但只要他们在本地有演唱会或活动,我还是会尽量参与。相关的新闻,还是会先标记起来,等有时间时再看。”她说:“只要支持他们的心还在,无论什么年龄什么阶段,都还是会继续支持,或许只是方式不太一样。”

对年轻追星族,我想说:“不要盲目地追星,要量力而为。追星是追求信仰,不是追求外在。”

小追怡情 大追伤身

追星有度 物极必反

有人把一向用来形容赌博的话改编,成了“小追怡情,大追伤身”,说明追星的害处还得看程度,而这话有它的根据。美国德锐大学(DeVry University)的麦卡琴(McCutcheon)教授和英国莱切斯特大学(Leicester University)的莫尔特比(Maltby)教授曾作过相关的研究,把追星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级,最弱程度娱乐社交型(Entertainment-Social)追星为生活带来快乐、娱乐,并且与周边人有共同的话题(阅读相关偶像的新闻、信息让我快乐,我喜欢与周边人讨论及分享对方的信息)。这类追星主要是为娱乐和社交功能而存在。

 第二级,中等程度个人情感型(Intense-Personal)感觉自己与偶像之间存在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结(我将对方视作灵魂伴侣),甚至存在一些强迫与过度迷恋特性(在我没有刻意去想的时候,我也会想起对方),这类追星已经到一种较为迷恋/痴迷的程度,与偶像之间形成一种虚拟的亲密关系,主要为满足自我的情感诉求,并且较为私人化。

第三级,最强程度边缘病态型(Borderline-Pathological)这主要反映一些极端与病态的追星行为(如果可以,我愿意支付大量金钱购买对方的私人物品。如果可以见到我的偶像,即使对方要求我做一些犯法的事,我也愿意),这类追星已经上升到疯狂与非理性的程度。

研究也指出,崇拜偶像的人,更倾向于具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绝对主义的价值观,也因为这样,他们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相对主义价值观较低,因此往往容易被人贴上“愚蠢”、“不负责任”的标签。话虽如此,在比例上,大部分的追星行为只是一种从众行为,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只有少数人会成为边缘病态型的粉丝。无论如何,在我们客观看待追星的利与弊时,最需要强调的是:凡事要拿捏好“程度”,因为追星行为和所有事一样,物极必反。总的来说,透过了解追星族在想什么,我们既可以理性地看待他人的追星行为,也能在身边人做出非理性的行为时,适当地作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