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鱼米之乡适耕庄,我们自然会想起稻田与海产,却不会联想起本土音乐。来临的8月底至9月头,一连9天,逾百名来自各地的独立音乐创作者,将带著吉他、乐器走进镇内,让音乐融入乡镇,发掘更多可能性!

去年9月,适耕庄迎来了首场“稻海音乐节”。时值灌溉季节,舞台架在稻田上,歌手仿彿站在水上为大地歌唱,天空倒影在水面上,画面极美。“去年只是试水温,看看大家的反应。”本地资深音乐创作人周金亮分享,没有任何的宣传、售票,原本只邀请了150位朋友来参与,最后却来了500人。

今年,音乐节原班人马周金亮、张盛德连同适耕庄文创推手王和伦、活动策展人赵必得,一连9天举办马拉松音乐盛会,海纳不同风格的本土音乐,从南马到北马,从民歌激荡工作坊、新生代本土独立音乐创作者、爵士乐团到马来摇滚乐团等等,展现中文原创、流行、爵士、摇滚、民歌、独立音乐、摩登南洋、诗曲、艺术歌曲、纯音乐等多种音乐演出。

周金亮坦言,去年的热烈反应,无疑增加了团队自信心。“原来我们一直相信的东西可以成真,前提是,你有没有付诸行动。”张盛德补充,去年的稻海音乐节让他发现,无论是观众或是创作人,大家其实都在渴望新概念的出现。“或许稻海就是他们一直寻找的方向。”

虽然没办法将稻海音乐节定位为年度盛会,但张盛德说,此音乐节一定是长期性,而办与不办,取决于内容质量、体力和财力。“我们不想为了做而做,到最后变成一个没有内容,没有素质,徒有形式的活动。”他们同时希望稻海音乐节的概念可以在全马以不同的主题走透透。“理想计划是,今年的演出嘉宾能全马巡回演出,而适耕庄的稻海(音乐节)则每年寻找新血。”

团队一直纠结在门票定价,王和伦(中)分享:“定价太低,担心大家会认为本地音乐不值钱;定价太高,不是每个人可以负担。”最后票价定在可负担价位,先吸引人们接触,再谈价值。左起为张盛德及周金亮。
团队一直纠结在门票定价,王和伦(中)分享:“定价太低,担心大家会认为本地音乐不值钱;定价太高,不是每个人可以负担。”最后票价定在可负担价位,先吸引人们接触,再谈价值。左起为张盛德及周金亮。

独立音乐 好天气
相约适耕庄

稻海,是一场结合本土音乐和乡镇营造的音乐节,
犹如创办人周金亮和王和伦;一个是音乐创作人,一个是乡镇推广人。
两人这次的跨界合作,不仅为本地创作人提供舞台,
更协助乡镇重生,一石二鸟。

周金亮,今年64岁;王和伦,38岁,两人没有因为年龄上的差距而有代沟。访问期间,两人更是一直互相揶揄又不忘追捧。“我们已经认识十多年了。”周金亮和适耕庄一直有很深的缘分,他的第一支MV便是在适耕庄取景,过往每年也都会带歌手到那宣传。“适耕庄是我的福地。”

在乐坛耕耘超过40年,周金亮一直想为本地中文音乐做点什么,这次更找来乐坛老拍档张盛德合作。“我们常会说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听自己的歌,但每次只是说说,没有行动。”周金亮笑说,希望趁自己还有力气的时候推动一下,不然一眨眼就82岁了。

王和伦推广社区发展也有10年,他指,适耕庄已经过乡镇营造、推广的阶段,目前进入艺术滋养、乡镇重生的阶段。他指,好的文娱内容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当地人心中种下一棵种子。他坦言,适耕庄是一个较为偏向吃喝玩乐的乡镇,缺乏文化内容。“这里没有很厉害的音乐人、画家或是艺术家。”他认为,与其一直埋怨自己的地方没有这个,没有那个,不如想办法把缺席的元素都带进来。

去年,稻海音乐节办了一场“测试版”。张盛德形容,就像是场老朋友的聚会,大家在一个美丽和自然的环境下,唱属于这个地方的歌。
去年,稻海音乐节办了一场“测试版”。张盛德形容,就像是场老朋友的聚会,大家在一个美丽和自然的环境下,唱属于这个地方的歌。

王和伦的首要诉求是,外来元素与当地的连接性。“稻海和一般音乐节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是一场由在地人和音乐人联手打造的一场活动。”他认为,只有熟悉当地的在地人才会知道要如何呈现乡镇独有的魅力。就好像对于适耕庄美景,大家都会想起金黄色的稻田,但其实每年8月是田地灌溉季节,这时会呈现独树一帜的“水田之境”景象。他强调,小镇的价值在于别人没有或不轻易找到。“当音乐节

来到小镇,我们当然要以天地作为舞台,然后唱属于大地的歌。”周金亮不忘分享,每年夏季,身在中国工作的女儿都很喜欢参加各地在小镇举办的音乐节。“因为她们可以逃离繁嚣的城市,去到乡镇,睡在草地上,听著歌,好好放松或和歌手们一起大喊大唱,释放情绪。”

张盛德分享,稻海音乐节是场户外活动,在最后两天的重头活动上,更分别设立了“从天黑唱到日出”、“天亮唱到日落”的环节。也就是说,这取决于天公是否作美,一旦下雨,全盘计划便会被打翻。

“因为谁也无法掌控,所以很珍贵。”

王和伦续说,虽说天气是一大挑战,但那么多年来,上天都非常眷顾他们,每次办户外活动都能躲过坏天气,村民也把他称作“神的儿子”。“有次我们户外办桌,一星期前天气预测已经显示会下雨;活动当天依旧表明会下雨。”活动最后顺利完成,但结束后,天空便下起了大雨。他说:“我觉得上天还是会眷顾认真做事的人。”

独立创作进乡镇 串联在地风情

张盛德和周金亮经常出现在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上,但这次他们的身份从表演嘉宾变成了主办单位。表演者和主办人之间的差异,张盛德打趣说道:“表演嘉宾是带著去玩的心情,而主办单位则是准备被人玩。”他随后解释,主办单位最大的压力在于寻找资金,以支付演出嘉宾的红包、住宿、场地安排等等。周金亮补充,虽然承受不小压力,但最后将孕育出自己的“孩子”。

两人皆年过半百,比周金亮年轻12岁的张盛德今年也52岁。“年纪大了,身体难免会累,但因为是做著自己喜欢的东西,每次都能打起精神,忘记什么是累。”张盛德说道。周金亮则认为,如果累就放弃,那之前累积的人脉、资源便会浪费,不环保。他一直认为,稻海音乐节能够成功启动,主要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我在20年想做,也不一定做到,因为我没有人脉,没有接触太多本地音乐创作人,也不认识和伦。”

这些年,两人经常在文化区、餐厅演出分享音乐,进而认识了本地一群非常有才华的独立音乐创作者。“高手在民间,可惜的是,基于没有平台,他们只能默默耕耘,只被小众认识。”张盛德说。周金亮补充,各大音乐平台皆在推广主流音乐,但音乐不应该如此狭窄。“这次我们以海纳百川的方式,邀请全马上百组的歌手一同参与,一起来玩。”

周金亮分享,上几个星期,来自南马和北马的歌手朋友先到适耕庄看看环境。“大家已经很久没见,有些人甚至不曾见面,但音乐将大家串联在一起。”他形容,当时没有任何观众,没有掌声,但大家拿起吉他便开始弹唱。“我没办法想像当百多个歌手聚在一起,一起唱歌的画面。”他认为,这是所有创作歌手期待的场景和氛围。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弹就弹,想唱就唱,天地就是他们的观众。

“大费周张”是由张盛德(左)和周金亮组成的组合。周金亮打趣说道,之所以会用“大”是因为两人的年纪,一个52岁,一个64岁,但魄力依然惊人。
“大费周张”是由张盛德(左)和周金亮组成的组合。周金亮打趣说道,之所以会用“大”是因为两人的年纪,一个52岁,一个64岁,但魄力依然惊人。

音乐本有种,稻海纳百川

张盛德认为,音乐节和演唱会的分别在于:音乐节是一场很自由的活动。“除了最后两天的重头戏,其他时间大家都可以自由选择参与,没有限制性。”王和伦补充,这也是门票不包含住宿、膳食的原因。“我们希望参与者能够自己探索这座乡镇的美好,而不是让别人告诉你,你应该怎样。”他认为,音乐只是音乐节的一个主体,但更强调参与者的体验。

这场音乐节连玩9天,著重让音乐走入乡镇。“音乐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时间,我们不希望匆匆忙忙做两天,当地人未有参与感和投入感,我们就离开。”周金亮认为,这会导致当地人对活动感到反感,认为他们只是来把乡镇弄肮脏。他同时透露,小店弹唱是一个很随性的活动,小店也没有刻意打造舞台,歌手们拿著吉他走进店内就唱…

周金亮指,音乐节目前在本地属于正在萌芽的阶段。他分享,世界上第一场成功的音乐节是在1969年,于美国纽约举办的胡士托音乐艺术节(Woodstock Music & Art Fair)。“当年美国正值国内警察暴力事件不断、越战开打引发反战情绪等背景,这场音乐会也被视为‘反主流世代’(counter culture generation)展现主张的重要盛会。”他认为,办音乐节不只单纯提供娱乐,而必须带出讯息。

“音乐本有种,稻海纳百川”是稻海音乐节这次口号。张盛德解释,希望歌手们回归初心,务实地站在舞台上唱歌给大家听,不受语言和风格限制。周金亮续说,很多刚踏入音乐领域的年轻人往往会认定,只有把歌卖出海外才算成功。如果结果不如预期,他们便会埋怨本地音乐市场不能做。“为什么我们的歌一定要去海外,马来西亚很多地方都需要音乐。”他举例,孤儿院需要音乐,对孤儿而言,你的音乐或许能慰籍他们弱小的心灵,让他们变得强大。“有一次新年,我到老人院唱新年歌给老人家听,眼看已经没有牙齿的老人露出牙肉放声大笑,画面多美!”他问,难道没有把歌卖出海外,就没有钱吗?“那么多年以来,我只卖了一首给杨千嬅。”他说,如果真的无法赚钱,今时今日,他还能做音乐吗?

稻海音乐节大型户外演唱会
日期:9月7日&8日
票价:128令吉(单日票);228令吉(双日票)
电子售票专页:https://loka.fun/padimusicfestival
线下售票专线:011-16189414 (Yoyo)
面子书:稻海音乐节Padi Music 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