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中出现了不少新的公共空间,
除了政府在城市规划下打造的空间,
就连私企如房地产商、商场等都将其纳入规划中,
期盼以公共空间的设计及具有互动的特性吸引更多民众的目光。
这一期,一起来探讨本地公共空间的现况。

社会学家威廉怀特(William H. Whyte)曾说:“公共空间的出现是人类在城市里追求及塑造社交社会的一种实体表象,故此,它会以连接活动的通道,分享讯息的节点及共享文化活动的平台而存在。”
一般而言,公共空间的定义是“公众可共同免费享用的空间”,是凝聚公共生活的场所,让一群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同在一个地方活动,并有机会面对面交流。
城市不只有高楼大厦,建筑之间的公共空间是城市不可分割的部分。公共空间比建筑物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性格,它容纳著城市的文化及市民的生活,因此没有公共空间的城市是不属于市民的城市,是不完整、没有生命的城市。

从2010年开始打造的生命之河(River of Life)是大吉隆坡计划下的核心项目,目前已完工的工程有鹅唛河和巴生河交界处的蓝池,以及2020倒数时钟和音乐喷泉,是城中最新的公共空间,亦是吉隆坡新景点。
从2010年开始打造的生命之河(River of Life)是大吉隆坡计划下的核心项目,目前已完工的工程有鹅唛河和巴生河交界处的蓝池,以及2020倒数时钟和音乐喷泉,是城中最新的公共空间,亦是吉隆坡新景点。

公共空间 牵系一方人文

空闲时,你最爱到哪里玩,是商场还是公园?本地公共空间日益增多,诸如公园、跑道等,就连一些新晋商场的设计中也保留的公共空间。这些都显示出公共空间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性。在这座繁忙的城市里,公共空间该怎么规划才恰当,而我们现有的公共空间又是否足够呢?

一个城市的生活素质与其公共空间息息相关,人们在享受公共生活时,从交流中建造了社区网络,更能由此将公共空间发展为旅游景点,提升国家经济效益。公共空间的笼统定义指的是带有娱乐、休闲用途的空间,而这些空间一般被规划在城市发展中。

“在城市规划中,官方规定必须保留至少10%的面积作为公共空间场所。”资深城市土地规划及交通规划专家吴木炎说,公共空间分为三大类,即地方性、区域性及跨区域性。

地方性公共空间指的是社区内的小公园,没有主题,只供附近的居民娱乐休闲用途;区域性公共空间则是大型公园,有主题性,也有固定的体育活动在当地进行,如安邦溪流湖畔公园(Ampang Hilir Park);而跨区域性的则是拥有上百亩地的公园,包括蒂蒂旺沙公园(Titiwangsa Lake Garden)、吉隆坡湖滨公园(Perdana Botanical Gardens)等。“所谓的主题指的是前来的人群,譬如适合家庭式的、喜欢挑战性的年轻人或者老年人。”吴木炎解释,公共空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想要打造一座怎样的城市,就应建立相应的公共空间,供居民进行活动。

除了政府规划的公共空间,目前有不少企业也将公共空间纳入其商场的版图内,包括莎阿南实达城购物广场(Setia City Mall)的户外草场、万达广场(One Utama)的空中花园等。
除了政府规划的公共空间,目前有不少企业也将公共空间纳入其商场的版图内,包括莎阿南实达城购物广场(Setia City Mall)的户外草场、万达广场(One Utama)的空中花园等。

善用当地资源 无用变有用

他举例,早在马新高铁(HSR)计划还未落实之前,发展商原计划将森美兰州的拉务(Labu)规划为一座以体育为主的大学城。当地有体育中心、体育大学、运动医学大学以及乐龄人士的保健中心,全方位打造为体育城,但因高铁计划而搁置,现仅有一所大学仍在运行。“要是能落实,这将是一项很好的计划,发展商从年轻到老年的空间、设施都规划好了。”吴木炎为此感到惋惜,但城中亦有成功的案例,如City of Elmina。

他指出,这是一项大型的城市发展计划,当地靠近森林保留地,有高山,也有斜坡,因此发展商将公共空间放到这些无法发展的地方,变为脚车道。该项目中规划了100多公里的脚车道,并分为三大类:适合上班族骑脚踏车去上下班的路线、适合居民平日休闲的路线以及适合专业骑手进行挑战的斜坡路线。

一个好的公共空间,是善加利用当地的资源与社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空间。“安邦溪流湖畔公园便是一个成功的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他指出,该公园原本只是一个废置的旧矿湖,但有关单位清理湖畔垃圾、建造跑道,将其改造为公园,成为当地居民休闲时的去处。

吴木炎指出,本地不缺乏粗糙的公共空间,缺乏的是可达到目标或主题的空间。
吴木炎指出,本地不缺乏粗糙的公共空间,缺乏的是可达到目标或主题的空间。

隆市公共空间数量仍不足

“所有现有的公共空间都是成功的,因为我们很缺乏这类空间。”虽然吉隆坡在城市规划中已经保留了10%土地作为公共空间,但按照现有的城市人口密集度来计算其实并不足够。他认为,目前许多公共空间在周末或公假时会爆满的主因是因为选择有限,因此才会有许多人聚集在同一个地方。

吴木炎表示,大马并非没有资源,现有的不少公共空间都建立在现有的资源上(指大自然),但其成品粗糙,导致人民兴致缺缺。他指蕉赖有瀑布、高山、森林,集齐大自然的优势,但并没有被相关单位善用,导致许多人不知有这些地方的存在。

“相关单位会把一些森林划为森林保护区,不对外开放,担心被破坏,但将这些珍贵的植物收藏起来,不让大众认识又有什么意思呢?好比水晶山(Bukit Tabur)是森林保留地,虽然早前有对外开放,但没有明确的告示让人们知道哪一条路才可以上去。也就是说,你昨天从那条路上去是合法的,但今天从这条路上去可能是违法的。”他认为,与其担忧植物被破坏、有登山客误闯禁区死亡而封山,倒不如设法建造一些设施,列下明文禁止指定的破坏行为更实际。

吉隆坡蓝图明确指出该城有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但相关单位仍未采取行动打造相关主题的公园,吴木炎建议相关单位提前做社区研究以做好应对老龄化的准备。
吉隆坡蓝图明确指出该城有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但相关单位仍未采取行动打造相关主题的公园,吴木炎建议相关单位提前做社区研究以做好应对老龄化的准备。

应存在于生活周遭 

除了设施及推广,本地公共空间亦缺乏了主题性。吴木炎指出,相关单位拥有整个社区的资料,能轻易打造出符合该社区主题的公共空间,譬如主要服务老人、家庭或年轻人,但执法单位并没有深入去做,导致其主题性不强,甚至需要靠民众自己来定位。甲洞都会公园(Kepong Metropolitan Park)原本只是一个大草场,能成为“风筝公园”,靠的是民众的努力,为其定下主题,让人们提起风筝就能想到这里。

再者,本地公共空间有限,许多都离社区有一段距离,导致本地人在空闲时更喜欢逛商场。“社区附近就有商场,而公共空间需要开车到20、30公里外才有,人们当然会选择最方便的。”他指出,眼下的情况是人们去寻找公共空间,但实际上应该将公共空间建立在社区里,让公共空间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可提高在地居民归属感

公共空间除了为我们提供可以活动之处,其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城市人享受公共生活。这种对一个社区的建立尤其重要,使人们对社区更有归属感。在城市层面上,公共空间也在环境、社会文化及经济发展规划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换言之,一个好的公共空间能影响一个地方的人文和生活素质。吴木炎认为,我们大可借鉴他国的规划方式,以中国普遍能见的综合性公共空间为例,将一个广场分为几个部分,包括可跳舞的广场、让老人下棋的亭子、让年轻人做活动或运动的空间等,在一个空间内照顾到各个阶层的人。“公共空间需要与社会、经济做结合,照顾到不同的阶层,包括不同年龄层、阶级、性别等。”

对于人们将公共空间纳入买房的挑选标准之一,吴木炎表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有所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素质,不像老一辈般买房子只是想要一个“壳”,现代人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人们将公共空间纳入买房的挑选标准之一,吴木炎表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有所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素质,不像老一辈般买房子只是想要一个“壳”,现代人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保养是政府的工作

截至目前为止,本地仍缺乏以老人为对象的公园。虽然吉隆坡城市规划蓝图上明确指出有人口老化现象,但至今仍未有符合老人主题的公共空间。吴木炎建议相关单位尽早进行研究,以应对未来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同时可再效仿安邦溪流湖畔公园般,将雪隆地区的一些废置矿湖改造成为公共空间,增添数量。

除了雪隆一带,我国其他州属人口密集度较低,因此公共空间仍是足够的。“像是怡保本身就有很多山洞,每一个山洞都是公共空间,也是景点,因此并不需要再建立更多的空间,只需建设一些公共设施便足够。”不过,这又引起了另一个处在灰色地带的问题——谁来保养?

公共空间的保养应是政府的工作,但因一些地区有庙宇的入驻而形成微妙的局面。他表示,一般庙宇都是靠著微薄的香油钱进行整修,早前整修得美轮美奂的黑风洞相信也是由庙宇自掏腰包。“其实只要有公众的地方,其空间整修就应该是政府的责任,除非庙宇有相当的收入,否则政府应该在某程度上拨款支持他们的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