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经常能看见一些病患不够血,号召大家前去捐血帮忙的消息;三月中旬起,也经常能在新闻媒体上看到血库面临血液短缺的新闻。有些人对此不以为意,也有人响应号召,为捐血刻意出门一趟。来临的星期日是世界献血者日(World Blood Donor Day),我们邀来5位献血人分享自己的捐血历程,用他们的故事来告诉你捐血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3年发起世界献血者日,用以提高人们对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认识,并且感谢自愿无偿献血者提供挽救生命的血液。

安全血液对疾病治疗和紧急救援至关重要,但获得安全血液仍然是少数人享有的特权。由于献血量低且血液检测设备匮乏,大多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难以获得安全的血液。从全球数据来看,42%的血液从高收入国家采集获得,而这些国家仅占世界人口的16%。

唯有通过定期自愿无偿献血,才能保障充足的安全血液供应。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指定每年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以鼓励更多人无偿献血。在这一天不仅要感谢献血者,还要提高人们对安全血液需求及个人可做出什么贡献认知。

马来西亚捐血协会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也举办了捐血运动,以确保血库有足够的血供。

少时偷捐血,长大创立捐血协会
◎薛长盛╱27岁

马来西亚捐血协会会长薛长盛从17岁便开始捐血,目前已有9年的捐血经验。“第一次捐血,是瞒著父母偷偷捐的。”薛长盛儿时看过很多捐血活动,却不曾接触。尔后在台湾发现当地人的捐血意识非常强,不会面临缺血问题,因此回国后进入大学先修班遇上捐血活动时,便第一时间想要参与。他笑说,或许是青少年时期个子十分瘦小,也可能是父母对捐血的意义毫无概念,当时并不赞同他捐血,因此在大学时期捐血是由老师充当监护人为他签名。

从那次开始,只要大学有捐血活动,薛长盛都会尽量参与。在捐了4至5年后,他开始到大学演讲,分享自己的捐血经验,并与各个非营利组织及团体如狮子会、生命线等合作办起捐血活动。“刚开始,我的演讲只是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捐血经历,后来才与医院合作,拿著医院的资料,代表医院出外演讲,鼓励更多人捐血。”

虽然与各个团体联办活动的反应不错,但始终没有固定的代表单位,因此3年前他决定创立马来西亚捐血协会,以协会为代表单位,再跟其他团体联办,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推动捐血活动多年,薛长盛表示,最大的挑战是人们对捐血的误解及迷思。“坊间有很多传言说捐血会有副作用,包括变肥、头发变白、可能晕倒等…”他指出,这些传言让许多人止步,即便在活动上向民众解释了,大多也难以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想法。薛长盛表示,部分人在首次捐血后就不再捐血的原因是捐血后产生一大片瘀青,也有人是因为怕痛而不敢捐血。因此在办捐血活动时,他会尽量向院方要求委派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将疼痛、瘀青的情况减至最低。

全马次数最多,28年捐591次
◎廖振业╱59岁

“以前我是一个很怕打针、拔牙的人,只要看到针,我就不由自主地发抖。”廖振业的捐血次数达591次,是全马捐血次数最多的捐献者,谁也没料到他早年对针有莫名的恐惧。31岁那年,眼看小他10岁的弟弟勇敢捐血,他认为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因此便开始寻找捐血活动,于斋戒月时在天后宫开启了他的第一次。他笑称当时很怕,但最终还是克服了。

在捐过3次全血后,他便开始捐成分血(Apheresis Donation),坚持每两个星期捐一次。“以前那个年代,仪器比较不足,有时候到医院准备好要捐血时,护士会说今天没有捐成分血的器材,要我下次再来。”廖振业透露,当时器材不足,经常会有捐不成的情况出现,而医护人员怕“浪费”,不肯让他捐全血,因此只能等待仪器到的时候再捐。

据悉,捐1包全血可以救3个病人,而捐只有血浆和血小板的成分血,其血小板的份量相等于4至6份全血分离后的血小板,能救更多人。直到血库中心搬到敦拉萨路,才解决了仪器不足的问题。

从31岁捐血至今,廖振业已经捐了591次,他希望60岁后还能继续捐。图为他多年来的捐血记录簿。
从31岁捐血至今,廖振业已经捐了591次,他希望60岁后还能继续捐。图为他多年来的捐血记录簿。

“以前怕针,现在怕不能继续捐。”

捐全血耗时约莫15分钟,但捐成分血需要1至2小时。廖振业透露,血抽出后会输入仪器过滤,再把血小板传回身体,过程需要反复过滤6次才能完成。询及为何愿意每半个月就花这么长时间做这件事,廖振业认为可以帮人总是好的,并不会太在意用多少时间。

他捐血助人的心无形中也影响了亲友,除了太太贫血无法捐血,家里的4个子女都已捐血数十次。早年他也会约友人一起去捐血,但近年来则只把捐血资讯传达给有意询问的人,不再主动邀约。“其实捐血是好事,但捐血后在检验时发现身体有问题,会被朋友的家属怪罪,认为是我带他去捐血才会出事。”他对此表示无奈,捐血并不会导致患病,早前没有发现身体抱恙是因为没有进行检查。为了避免再被友人家眷迁怒,他选择自己默默捐血。

“原本捐血次数还可以更多,但之前患上新冠肺炎,停了一段时间。”廖振业是菜商,早前与妻子双双感染新冠肺炎,所幸及时发现及治疗,在康复的一个月后,继续捐血善行。“很多人会好奇,这样捐血会否传染病毒,但事实是:不会的。”目前他已经恢复两星期一次的捐血行程,但他开始担心自己已经接近60岁,明年可能无法再继续捐血。“以前很怕针,现在比较怕不能继续捐。”

 

◎陈秀莹╱28岁
怕痛“小姐”初次捐血 

前几天,陈秀莹刚完成第一次捐血,那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她透露,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号召捐血的资讯时,会直接滑过,对捐血并没有太多的想法。近期恰好看到中学的学姐患病,急需O型血,这才萌生去捐血的念头。

“我其实跟她不熟,但就知道有这位学姐的存在,因此现在看到她有需要,就想说试试看自己是否能帮得上忙。”前几日睡醒后,她发现社交媒体上有很多朋友在分享这位学姐需要帮助,因此去公司后便询问固定捐血的同事是否符合其血型。“他并不是O型的,但也问我要不要捐,他可以陪我一起去。”于是,在同事的陪同下到了指定的捐血中心捐血。

虽然自己的血型不符合学姐的需求,但陈秀莹认为会有其他人需要,最终还是选择捐血。
虽然自己的血型不符合学姐的需求,但陈秀莹认为会有其他人需要,最终还是选择捐血。

她笑说,以前认为捐血很可怕,对打针有莫名的恐惧,总会想那么大的针管一定很痛,但尝试捐血后,她希望能纠正人们对捐血的误解。捐血后,她将照片上载到社交媒体,引来许多朋友的询问。“可能大家都知道我很‘小姐’,一点痛都不能忍,怎么会跑去捐血?”她分享,自己想要转载学姐急需血的消息出去,但如果只叫人家捐,自己却不捐可能无法说服其他人,她希望自己这么做能让更多人响应捐血。


从为了赠品,到为了助人
◎李健成╱39岁

“坦白说,第一次捐血是为了要吃披萨。”李建成笑说,大学时期,校园总是会不定期举办捐血活动。第一次捐血是大二的时候,当时朋友告诉他捐血后能拿到披萨,他当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随后,他陆续在校园内参与过数次的捐血,同样也是为了得到奖状及礼袋。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忙于工作,便停止捐血。直到某次友人来电,问他可否到医院捐血,替他“还血”给医院,才再次开启他的捐血之路。由于工作地点与医院相近,因此他便固定到医院捐血,至今共捐了34次。后来,他到医院上班,对捐血有更多的了解。“那时工作上需要跟医护人员接触,也开始慢慢了解到捐血的重要性,所以开始跟各大团体合作办捐血活动。”

“对我们打工族来说,要捐钱可能有难度,但捐血的话,基本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李建成积极推动捐血运动,无论在网络上分享捐血活动资讯或是以工作单位的身份与各大团体联办,都不留馀力。偶尔在转发捐血活动资讯后,会有网友开始询问各种问题,李建成也会尽自己所能去解答大家对捐血的迷思及困惑。

李建成目前在私立医院的行政及市场营销部门就职,借助工作单位的力量,他得以与各大团体合作办捐血运动,单位完成社会企业责任,而血库能得到新的血供,制造双赢局面。“要办捐血活动本来就不容易,需要很多资金。”作为过来人,他早期也曾做过民间团体捐血运动的筹委会,知晓一个活动所需要的开销,因此院方提供资金,团体和血库中心提供人力,一起完成捐血运动。“这些团体都有自己的力量,能号召人群来参与,对血库来说是一大好事。”

非常时期 血供骤减

他表示,目前最难的是号召新的捐血人参与,许多人对捐血不感兴趣,因此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吸引不同的人。“有些人参与是为了帮人,有人为了礼物、有人为了证书、有人为了功德…”他笑说,在办活动时,面对不同的群体,就需要用不同的“手段”,才能吸引到更多人加入。不过,在活动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健康的人即便想捐血,往往会因为一些因素而无法捐血,譬如月事、吃中药、半年内曾拔罐等,导致能成功捐血的人更少。

近期的斋戒月和行动管制令,让捐血活动变得艰难。他指,医院经常会到大专院校做捐血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但现在学校关闭,无法获得新的捐赠者。再者医院也会请警察及军人捐血,但行管令期间,两方皆有任务在身,无法参与,血供又少了一个来源。他希望能藉著世界献血者日,让更多人明白捐血的意义,呼吁更多人加入捐血。

耳顺之年仍坚持捐血
◎黄忠和╱61岁

早年人们对捐血的意识不足,许多人并不了解捐血,也不曾捐血,黄忠和也一样。某次,朋友忽然来电,要求他到医院捐血,他才发现朋友的孩子患有血癌,手术需要用血。“看到那么小的孩子,才4岁,就患上这样的病,真的很令人心酸。”在那一次之后,黄忠和成了固定捐血者,每3个月便会捐血一次,至今共捐了86次。

“为了固定捐血,我一定要保持健康的体魄。”他笑说,也许是固定捐血促进新陈代谢,多年来他从未生病,这让他更坚定要继续运动和捐血,保持良好的体魄。黄忠和是运动爱好者,多年来坚持每日凌晨3时晨跑至6时,偶尔也去爬山,早年更是马拉松选手,但随著年纪的增长,才慢慢放弃马拉松。“我相信世界上最好的药就是运动。”

斋戒月遇上行动管制令导致捐血人数变少,血库也因此面对血液不足的问题,需要号召人民前去捐血。
斋戒月遇上行动管制令导致捐血人数变少,血库也因此面对血液不足的问题,需要号召人民前去捐血。

一家人积极响应

他透露,以往捐血并不普及,身边的亲友看到他捐血,并不表示支持,反而告诉他捐血会带来种种“副作用”。“有人跟我说头发会变白,会这样、会那样,但我都没在理会。我有家庭,享受生活,那就足够了。那些所谓的“副作用”,我没在怕。”他笑说,身边有些朋友对他避之不及,深怕会被叫去捐血,因此即便自己坚持多年,也只能影响身边几个朋友加入而已。不过,他欣慰家人受到自己的潜移默化,妻儿都成了捐血者,就连侄子也在随后加入捐血行列。

儿子是他捐血的伙伴,以往只要有捐血活动,儿子就会跟著一起去;现在黄忠和老了,反而是儿子带他去。“以前只要有活动或者医院需要血,就会打电话叫我去捐,现在反而是打给我的儿子,可能他们比较想要年轻人血。”他笑说,捐血的年龄限制是18岁至60岁,自己今年已经61岁,为了想要继续捐血,特别到医院做血液检查,确保身体无恙。他指出,60岁以上的捐血者在捐血时需要带著血液检查报告,才能获准捐血。对于想要捐到何时,他则笑说:“捐到我倒为止!”

通∣讯∣站
国家血库中心
Pusat Darah Negara (PDN)

地址
Jalan Tun Razak, 50400, Kuala Lumpur.

运营时间
星期一至五
早上7时30分至晚上8时
星期六至日
早上8时至傍晚6时

电话
03-26132688

网站
www.pdn.gov.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