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PUA了!”你或许曾在社交媒体上看见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遇上渣男渣女,但你真的了解什么是PUA吗?PUA绝对不是普通的渣男渣女那么简单,原本用以提升社交技巧的本意,已被扭曲成利用情感欺骗和心理操控来获取利益的工具。究竟什么是PUA,要如何辨别和避免,注册心理辅导师林道勇一一为你解析。
“你现在看到的PUA,并不是原本的PUA,它已经在传递过程被扭曲和滥用了。”林道勇指,PUA在现代人的认知中是一种透过心理操作去设计及操控异性的方式,与原本创造这套社交方式的本意偏离太远,可说是被滥用为骗财骗色的工具之一。
PUA,是Pick-up Artist的缩写,源于西方。“东方人较为含蓄,而西方人则较为开放,社交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展现自身魅力的方式,因此PUA一开始是一种行为艺术,鼓励人们用社交手段来提升男女之间的魅力。”林道勇透露,用于提升个人魅力的PUA本意是好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却渐渐往负面的方向发展。这套社交方式早期并不盛行,直到美国作家尼尔斯特劳斯(Neil Strauss)出版的《把妹达人》(The Game:Penetrating the Secret Society of Pickup Artist)在欧美国家大红后,才在亚洲掀起热潮。这本书讲述作者与一名号称“谜男”(Mystery)的导师,一起在“把妹高手”社群里互动的故事。PUA从以交往为目的,让异性著迷的男女,变成一种牟利工具,包括从对方身上得到钱财、性,甚至是达成操控他人等目的。亚洲一些地区更出现以发生关系、教唆自杀为PUA目标。
他透露,PUA在中港台等地非常盛行,能在当地找到不少教学课程,而这类课程早年也在本地盛行一段时间,被成为“追女班”。“但是,这些追女班只著重在如何吸引异性,却没有将PUA的核心——‘如何维持关系’纳入到课程中。”林道勇分析,一般会为这类课程买单的受众大多为缺乏自信心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异性的魅力,因此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技巧。这类课程虽然是一次性的,但大部分组织都会在课后形成小组,让学员们相互鼓励的同时,也为他们在实践PUA的路上支招。他认为,这样的方式本意是好的,能鼓励学员在课后勇于追求自己心仪的对象,但并不排除会成为有心人士的利刃。
4步骤:高价值的人设、共情、打压及索取
市面上常见的PUA步骤,分别为:高价值的人设、共情、打压及索取。林道勇透露,PUA学员通常会在社交媒体晒自己出入高端场所、奢侈品、坐头等舱等,为自己营造高大上或高富帅的形象,让人产生对方是社会精英的错觉。“原始PUA也一样,不会告诉人家他有多厉害,却会利用第三者来营造这种假象。譬如把异性带到高级场所,且在里头有相熟的职员或经理,能让异性觉得对方很有地位,经常出入这类场所的错觉。”他解释,环境容易影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尤其是环境里有第三方做出的评价,会轻易成为他人的参考。
一旦做好人设,与异性熟悉后,PUA就会开始让人对他产生共情(Empathy),指的是让他人设身处地地感受PUA的处境,感受和理解PUA的“痛”。一般来说是开始卖惨,譬如原生家庭悲剧、童年阴影、创业失败、被他人出卖等,试图告诉对方,自己与富人不同,有著脆弱的一面,让人能跟他产生共情。“这就好比偶像剧里总裁会陪你一起吃路边摊,试图拉近与你的距离。”随后,为对方营造专属性,给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地位特殊,才能让对方更为投入其中。
“打压是PUA惯用的招数,如论是感情PUA或在职场PUA,一样会出现这一招。”这一招,是试图控制对方的方式。他以外貌为例,指当事人外貌不错,但PUA会告诉对方,自己的前任从事空姐、模特儿之类的职业,无形中告知对方自己是“纾尊降贵”与你在一起,让当事人理解到对方是降低身份来配合自己,从而产生愧疚感,进而被操纵。
当打压成功,让人处于愧疚中,PUA就会开始索取。“这类索取甚至会出现主人(PUA)与奴仆(当事人)的身份。”除了身份上的转变,PUA甚至也会要求当事人为其做出牺牲,以示“忠诚”,包括为PUA的事业牺牲、向他人借钱、结扎等。
勇敢说出惨痛经历 不让他人重蹈覆辙
每当听见爱情骗子骗财个案,许多人第一想法就是觉得荒谬、愚蠢,林道勇解释,PUA前面的铺垫会让人觉得他是个特别的人,纾尊降贵来配合自己,因此当对方提出要求时,当事人就会什么都愿意配合,甚至会为对方找借口。这是因为前面的铺陈会让当事人觉得往后无法再找到这样的对象,因此愿意做出牺牲来留住对方。“打一巴掌给一颗糖是他们惯用的手法,因此只要在打压、索取后再安抚当事人,就能让对方心甘情愿为其做事。”
“许多人以为只有缺乏自信心的人才会沦陷,实际上并非如此。”林道勇直指,人的自信心通常来自相对的情况,包括对等的地位,倘若对方的地位太高,就会让人有偏差感,再有自信心的人也会中招。他同时叮嘱,男性别掉以轻心,因为PUA锁定的对象不分男女。虽然新闻上常见的PUA受害者都是女性,但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真相埋藏再冰山地下。
林道勇透露,在自己的辅导过程中,也曾遇到不少男性受害者,更有人损失了数十万,却不愿意站出来告诉大众。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受害者站出来,将自己的惨痛经历分享出来,警惕他人,如此才能减少PUA发生的可能性。
把自己变成刀枪不入的“盾”
“一把刀可以用来切菜、切肉,也能杀人,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不卖刀,或是选择性卖给特定的人,只能让大家学会做盾。”林道勇认为,既然无法控制PUA学员会如何使用这些技巧,与其防范,倒不如把自己变成刀枪不入的“盾”,让自己不会轻易陷入这类陷阱。
“凭什么是我?”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国人士要求加好友的情况,许多人权当交个朋友,但后来就慢慢聊出感情来。“特别是对方会认为你很好、要飘洋过海来找你等,让你觉得飘飘然。”林道勇表示,在这种时候,就需要问自己:“凭什么是我?”这听起来像是毒鸡汤,却非常有用。他提醒民众,在感情上遇到这类事件时,需要反复问自己两点:“如果我这么好,为何身边的人没有发现我的好?”以及“如果他/她那么好,为何没有其他人看上他,反而要来这么遥远的地方找我呢?”尤其对方的条件、地位等看起来与自己差距甚远,更需要慎重考量。
换位思考
当对方不断打压你、向你索求时,你或许会觉得痛苦,又舍不得放手。这个时候不妨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询问自己如果站在这个位子上,是否会愿意提出这些要求或者说出这些打压性的话语,倘若觉得不会,那么就要开始警惕,甚至可以看回自己的经历,是否被PUA了。
与身边人维持良好关系
PUA一般会采取一些手段让当事人“众叛亲离”,慢慢把当事人摘出自己的社交圈子。
从断绝当事人与朋友来往开始,再挑拨其与家人的感情,包括用“你家人不喜欢我”、“他们不赞同我们的感情”等话语,让当事人与家人疏离,以便更容易掌控及操纵当事人的心理。在关系中的情侣,一般难以察觉自己是否被PUA,因此林道勇建议,步入情侣关系的人也要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关系,即便深陷PUA,或在被PUA的当儿,可能会因身边人的一句话而醒觉,从而脱离掌控。“一般上,PUA不会要求对方自杀,导致当事人最后自杀的因素,大部分都是因为他被榨干了,他的世界只剩下自己了,在不能承受更多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自杀。”
完全斩断联系
在PUA中醒觉的人必须要完全斩断与对方的联系,才能从中脱离,否则PUA会采取更多手段来使当事人再度深陷其中,包括情绪绑架、道德绑架、卖惨、自残等。
职场PUA:画大饼,再行劳力压榨
除了情感PUA,职场上其实也有PUA,只是操纵的对象从两性转为上司与下属。在职场上,PUA成为领导或上级通过精神打击员工自信及理想的工具,以掌控对方。
林道勇指出,职场PUA采用的套路同样是:高价值、共情、打压和索取,只是运用方式稍微不同。首先,领导会把公司或自己的能力说得“天花龙凤”,营造出厉害的形象,然后再与员工共情,要求对方共度患难,或为其画大饼、造梦,让员工觉得自己与领导有一样的梦想和前进方向。
“这个时候,领导就可以‘合理’打压员工。”他指出,公司一般会把打压说成是磨练的方式,再尽情索取。“打压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老板爱用的方式就是再大庭广众下踩员工,然后再私底下跟对方说看重他,认为他最有潜质、寄予厚望等,让对方接受打压。”公司索取的方式一般是时间(加班)及关系,绑架员工的社交圈子,让他们不要花费时间与亲友聚会,要求对方以公司为主。
职场上的PUA种类繁多,若是没有经验的员工,上级会说你没经验还不学习;新来的则会要求你做更多、拼搏一些来证明自己,甚至也有为员工画大饼,再进行劳力压榨的。林道勇说,职场PUA与两性PUA相似,同样会给人带来不小的伤害。他分享,曾经有一位为公司服务了9年的朋友,在老板不断画大饼的情况下,一直被劳力压榨,工作9年薪水却不超过4000令吉,最终心灰意冷辞职后选择转行。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林道勇认为职场上老板们的PUA技术比两性PUA更娴熟,更懂得操控人心。
不被看重 终成廉价劳力
职场PUA难以辨认,员工并不能在公司要求加班或加重工作量时,就认为自己被PUA。林道勇认为,要辨认自己是否受到PUA,就看对方是否在培养你、愿意给你独当一面的机会。“大部分被PUA的员工不会有机会触碰企业核心,是公司里最努力,却接触不到核心技术的人,最终钱和技术都得不到,成了公司的廉价打杂。”
“PUA难以被提上法庭,主要原因是它介于法与情之间。”林道勇说,PUA最可怕的地方是不知道自己被PUA。若知道自己被PUA,当事人可为自己列下期限,心甘情愿被公司“利用”,同时借机累计工作经验及资历。“但当事人必须清楚自己的留下来的目的,譬如留在公司5年要做到经理的位置、要达到多少薪资等,如果最终无法达成,那就必须离开,不被公司画的大饼影响。”遇到喜欢在口头上无理辱骂员工的上司时,若是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建议向上司摊牌,言明自己的难处,要求上司尊重自己。
深陷职场PUA的人同样难以发现自己被PUA了,因此林道勇建议在工作岗位上感到疑惑的人,可找认识已久的朋友聊聊这件事,问问大家的意见。“当然,隔行如隔山,朋友可能不理解你的工作内容,但他们能从你的脾气、气色等看出你近期的变化。譬如看起来压力很大、言语中咄咄逼人、脾气暴躁等。”他举例,在进入某公司工作或升迁到某个职位后,会导致当事人产生一些变化,如若这些变化是负面的,当事人就要仔细思考这些是否是自己所追求的,包括为了工作而导致生活品质下降,是否得不偿失?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