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 Philo 哲学茶席”E-讲座及E-工作坊吸引艺文工作者线上参与。图为陈汗青(最上端一排左)、主持人陈鱼简(最上端一排左3)与参与者合照留念。

(新山13日讯) “Tea Philo 哲学茶席”E-讲座及E-工作坊探讨独立制作人的生存之道及艺术企划的前瞻思维,邀请台湾表演艺术独立制作人陈汗青以“独立制作人的生存之道”为主题进行分享,吸引国内外艺文工作者的线上参与。

上述活动是由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主办,云手文创基金会策划执行,由云手制作执行长陈鱼简主持,陈汗青分享本身涉足表演艺术进而成为制作人的心路历程。

陈汗青拥有丰富制作经验,合作的领域包括剧场、戏曲、舞蹈、流行音乐及艺术节等,透过这些合作,他提出独立制作人应有的三项思考:投资自己,角色定位以及主动性。

他认为,制作人需要投资自己,与艺术家共同成长,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喜欢的制作采取主动性,而非等待艺术家委托执行制作。

他说,独立制作人所扮演的角色包括介绍(Introduce)、协调(Coordinate)和共制(Coproduce),比如借由政府、艺术基金会、国际文化交流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展网际网络以及发展国际共同制作的可能性。

陈汗青分享本身涉足表演艺术进而成为制作人的心路历程,他提出独立制作人应有的三项思考:投资自己,角色定位以及主动性。
陈汗青分享本身涉足表演艺术进而成为制作人的心路历程,他提出独立制作人应有的三项思考:投资自己,角色定位以及主动性。

“在发展国际共制的过程中,跨文化沟通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尊重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能创造良好的制作环境与氛围,这就是制作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陈汗青表示,虽然沟通与交流耗时耗力,但惟有建立起双方的信任感,才能将合作持续下去,制作出双方都满意的作品。

他也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国际平台,有助于开阔视野及扩展网络。

问答环节中,陈汗青提到,他在表演艺术制作坚持下去的理由,是因为他希望透过这些作品,能带给观众一些影响与反思。

他也给了想成为制作人的后进小小建议,即制作人要具备高抗压力,因为这份职业需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和各方人士合作、了解想要制作的领域。

“耐心也是制作人需具备的特质,因为很多时候反应和回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透过不间断的交流,才能遇到一位能够相互信赖的艺术家,开启更多有意义的制作。”

E-工作坊“共知共行:艺术企划大体检”吸引10馀名艺文工作者的参与,进行的讨论与交流。参与者事前完成一项企划表,构思以马来西亚为中心,如何创造属于东南亚艺术家与世界接轨的国际交流平台,并在工作坊现场分享彼此的看法。

参与者一起重新检视企划书写角度,重新思考自身以致马来西亚在艺文领域的优略势,艺术与大众的关系和距离,进而知己知彼,有效获取来自政府与企业的资源,开启更宽广的国际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