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13日讯)长期依赖华社支持和捐款生存的独中,这一年来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和行动管制令双重冲击下艰难运作,尤其是位于二线城市的中小型独中不仅面对捐款锐减的困境,被迫动用储备金维持学校运作,董事部也四处奔波为经济困难的学生筹募学费,只为了让学生不致于因疫情而失学。
独中面对入不敷出的问题已众所皆知,过去每年都必须依赖筹款活动、社区红白事捐款、社团和庙宇等的捐助,以补足运作经费。
在疫情和行管令冲击下,除了面对捐款锐减的冲击,校方秉持独中办学精神,为了避免学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努力为学生寻找资金,以让他们能继续学业。
相较于大型独中,位于二线城市的中小型独中在资源方面相对不足,在这波疫情冲击下,更是坚韧求存。
位于东甲县利丰港的培华独中,因疫情冲击被迫动用储备金维持学校运作,同时通融面对经济困难的家长延迟缴付学费。
该校董事长陈苏潮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坦言,该校已动用了储备金应付学校开销运作。去年开放让学生申请助学金,当时有100多名学生家中面对经济困难而提出申请。
“去年全校学生约700人,申请者有100多名,其实所占的比例蛮高。”
他指出,今年新学年全校学生有约660人,由于今年再次落实行管令,加上农历新年将近,不少家长手头紧迫,因此校方给予通融,允许面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延迟缴付学杂费。
开课才收学杂费
“今年是1月20日开课,我们是在开学后才征收学杂费,不少家长面对经济困难,因此校方通融家长延迟缴付学费。”
陈苏潮表示,为避免学生因学费问题而辍学,只要学生有心念书,董事部和校方都竭尽所能给予协助,以让他们继续学业。
他透露,该校每年不敷100多万令吉,平均津贴每名学生约1000令吉。若是华小老师的孩子和优秀生在本校求学,享有免学费的优惠。
“过去不敷款项都靠华社捐款所得,如今经济不景气,校方已动用40万令吉的存款。当中的20万令吉是来自希盟执政时的拨款,另外动用的20万令吉则是学校的储备金。”
他说,虽然学校运作面对资金难题,但仍照旧支付教职员工薪金。如今,希望疫情能赶快过去,让一切恢复正常,毕竟一直动用储备金的做法令人担忧。
为学生找善心者资助学费
疫情影响不少家长收入,一些独中董事部为让学生能继续就学,四处协助寻找善心人士资助学费。
位于龙引的新文龙中华中学董事长郑国陞受访时指出,该校每年都不敷100馀万令吉,如今因疫情的冲击,捐款也大大减少。
他透露,位于小地方的独中,过去都仰赖社会捐款维持运作,如地方上婚丧喜庆的捐款、社团和庙宇组织,但如今这些捐款已大为减少。
他表示,该校全校有400名学生,当中约有10%学生(约30至40人)面对缴付学杂费的问题。为解决学生经济上的困难,让他们能继续求学,董事部便四处找人帮忙资助学生学费。
“为了让家境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求学,我们就去找人帮忙资助学生的学费。”
此外,郑国陞透露,由于疫情的因素,一些家庭经济受影响的学生,也有一小部分转学到国中就读。
“约有3%至5%的学生转学到国中继续就读,想要继续在独中求学的学生,我们也会尽所能找人资助他们的学费。”
他坦言,虽然解决了学生的学费问题,但当校方想要再向商家或善心人士募款时,便更加困难。
“因为我们已去拜托他们捐款资助学生的学费了,若再向他们募款,就会遇到困难。他们会说,我们不是捐了吗?”
郑国陞反映,如今市道不景气,商家自己也辛苦,因此要筹款就更为困难。此外,在行管令期间,校方要办筹款活动也无法进行。
他说,该校每年不敷的100多万令吉,每年补贴这笔数额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华社的捐款和校方的资产收入。
“我们虽然有‘以业养校’计划,但收入仅占所要补贴金额的30%至40%,其馀的资金都必须依赖捐款维持。”
他表示,虽然学校捐款受到影响,但仍照旧支付教职员薪金,目前唯有动用储备金渡过此次的难关。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