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肉干是新年才能吃到的昂贵食品,总认为农历新年要吃到肉干才算圆满。虽然今时今日,各大商场似乎都有肉干行分店,可随时购买,但许多人对肉干的记忆仍停留在农历新年时期。在此就带大家一探各地人对肉干的情怀。
最爱吃新年特备
蔡振辉 ˙47岁 ˙吉兰丹 ˙节目策划人
吉兰丹以前并没有售卖肉干,不似吉隆坡,在新年前夕时,大街小巷都可看到肉干档口的踪影。小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新年,因为有肉干吃。在吉隆坡工作的叔叔和阿姨都会趁著新年回乡给我们买肉干。我还记得,因肉干数量有限,大人们会将肉干剪成小块,还会帮我们(孩子们)匀分,避免争吵。有时候,我们很快吃完手上的肉干,就会觊觎那些还未开封的肉干,也曾与其它孩子一起去“偷”肉干。
相比起吉隆坡这种大街小巷都在卖肉干的城市孩子,肉干对我们丹州的孩子而言,是相对珍贵的食品,大家都特别珍惜。长大之后,我还是很爱吃肉干。只要有机会到吉隆坡,我都会去买不同品牌的肉干,品尝品牌之间的差异,还会带一盒回去让家中两老尝鲜。
6年前,龙记肉干行的老板前来这里开外州分行,我们才拥有了丹州第一家肉干档口。虽然现在的肉干不分季节,只要想吃就有得买,但对我来说,肉干就是新年特备。每每吃完肉干,我还会想著:哎,吃完了,又得等明年才有得吃了。
天知地知肉干知
陈立谦 ˙33岁 ˙吉隆坡 ˙导演
我很爱吃肉干,说起肉干,小时候我还为了它当过“小偷”呢!
哥:妹,走!我们去偷吃冰箱上面的肉干。
妹:蛤?那包是要送姑婆的!
哥:怕什么,密封的,我们打开没人发现。
妹:嗯…
哥:你想想,我们只拿一片,你一半我一半,然后再封起来。这世界上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肉干知,只要你不出卖我,我是绝对不会说出去的。
妹:好!如果阿妈问到,我们说卖肉干的人不老实,少给我们一片!
我们小心翼翼把冰箱上的肉干包拿下来,因为一定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再把包装放回原位。那年,我们两兄妹比全世界更早过年,至少我们是这么觉得的。这就是最让我回味的第一口肉干。最后,送给姑婆的肉干包少了3片。
上网自学自己做
江美霞 ˙41岁 ˙昔加末 ˙家庭主妇
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新年期间也少到亲戚家拜年,所以一直不知道新年有“吃肉干”这回事。直到十几岁的时候,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姐姐回家时买来肉干,我才知道新年会吃肉干。
我个人并没有特别喜爱肉干,只因它是新年食品,所以过年时家里还是会有。
我曾经买肉干回家过年,但它越来越贵,所以几年前开始自制。
自制肉干并不难,打开优管(Youtube)搜索,里头一堆制作影片,只要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跟著制作就行。
我选择最简易的制作方式,买来绞肉,腌制、晒干再烘烤即可。一公斤绞肉才二三十令吉,比起市场上半公斤售价五六十令吉的肉干,更便宜、新鲜又卫生,可谓超值了。
最怀念牛肉干
拿督沈哲初 ˙73岁 ˙麻坡 ˙马艺博创办人
在我儿时的年代,肉干是非常珍贵的食物,走亲戚送肉干显得非常大气体面。我是麻坡人,家中有不少亲戚在新加坡工作,新年时期都会带来新加坡的肉干。当时新加坡开了东方百货公司,里头还有卖进口的肉干与肉松,不少亲戚买来那个进口牌子的食品来送礼。我还记得那是黄色罐子的白鸽牌肉干,肉松还是藏在罐头里,需要用开罐器来开呢!
以前的肉干不像现在是用绞肉做的,以前比较粗糙一些,直接将肉削成一小片,再将几块肉片叠在一起烘烤,才形成一大片的肉干。那时没有品质管理,所以肉干的形状可说是“七八角形”。后来,1970年代末,市面上开始推出一种干干的肉干,那是完全用牛肉制成的牛肉干。我特别喜欢这种牛肉干,可以一条条地撕出来,不像现在的肉干油腻腻的。绞肉制成肉干是后来人们创新研发才有的东西。
我以前爱吃肉干,一口气可吃两三片,但现在年纪大了,加上肉干价格不菲,送礼的人也少了,所以也慢慢减少吃肉干了。
东西马 年味不相同
Joseph ˙30岁 ˙砂拉越诗巫 ˙出版社编辑
我母亲有一个奇怪的认知:吉隆坡的比较正宗,因此自从在西马读书和工作后,肉干成了回乡过年必买的应节食品。少了这一环,过年好像缺了什么似的,因为有了肉干,仿佛送礼份量重了,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也较有气派。
雪隆区的肉干氛围跟我家乡大相径庭。临近新年,雪隆主要华人区的路边就会开始搭起大棚,贩卖芦柑、烟花等各色年货。烧烤的白烟笼罩整个棚子,我当初还以为是档主在施放烟火招揽客人。我印象中,家乡甚少成排现烤的景象。
以前品牌观念很重,认为某公鸡拳王牌的肉干是最正宗、最好吃的。读大学时,会特意跟几个同乡同窗去亚罗街的专卖店买。
在甲洞工作后,认识了各种牌子的,吃起来味道差不多,价钱还更便宜,可以多买几包肉干回乡,客人也不会过问肉干的牌子,自用也富余多了。
小时候,吃一整片肉干简直置身天堂;长大后,反而喜欢将肉干剪小块,配上清粥和杂菜,简单而幸福。
象征热闹团圆
张炳润 ˙37岁 ˙沙巴纳闽 ˙生意人
纳闽只是一个小岛,许多东西都需要从外地“进口”,所以没有售卖肉干。这里的肉干大多都是出外办年货的纳闽人带回来的,然后再挨家挨户卖,又或是收取订单帮人代购。我们称这种兜售方式为“散打”,意为单打独斗的做生意方式。
小时候,我们总是会在新年前夕到亚庇购买年货及肉干,从这里搭渡轮到猛奴卜港口需要一个半小时,从港口到亚庇市中心则需要两个半小时,来回共8小时。路途真的很遥远,所以对我们这些纳闽的孩子来说,肉干是很辛苦得回来的,非常珍贵。
肉干在这里还算是季节性的食品,只有新年才开卖。新年时,我特别期待吃猪肉干,但不知为何,亚庇的猪肉干总是特别难买到,一般都只买到鸡肉干,就算想预订猪肉干也未必能买得到。
肉干对我而言是新年的代表,也是热闹、团圆的象征,因为唯有新年时期大家才会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吃肉干。我觉得肉干其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吃法,譬如配粥、夹在面包里等等。我家就创造了一种吃法:将肉松放在肉干上,卷起来吃。两种食物搭配在一起,吃起来的滋味非常特别,那是我小时候与兄弟姐妹一起研究出来的新吃法。小孩子总是喜欢有样学样,很快就成了我们与亲戚家的新吃法;也满足了我们当“创新领导”的虚荣,感觉挺威风的。
肉干起源 从腌肉而来…
关于肉干的由来,我们普遍知道的是古时候人们因贫穷舍不得买肉吃,难得买了肉,会把它腌制了,留著分好几次慢慢享用;这除了是保存食物的方法,也方便打仗、打猎或远行时携带。
本地知名美食专栏作者林金城曾写过肉干,他笔下的肉干是童年时期被称作“晾肉”的四方肉片。他提到,据“知食”前辈透露,“肉干”一词是战后才开始在吉隆坡流行起来,起源自新加坡。尔后,因邻国实施肉干过关税,吉隆坡才开始有了自己的肉干行。若要再往上追溯,在新加坡营业的肉干行,由福建安溪人开设的占60%,安溪华侨擅长经营肉干、肉铺生意。广东人称肉干为“晾肉”;潮州人称之为“肉脯”;福建人则唤它作“Bakkwa”(闽南语),也就是“肉干”。
据信已有超过百年历史,肉干因地域之差、籍贯之别和时代转变的缘故,衍生出不同的口味、形状和尺寸。随著科技发达,也开始利用真空包装保鲜,有的商家为方便顾客携带和食用,还推出真空小包装。事实上,时至今日,肉干仍不是人人平日里消费得起的昂贵食品,但农历新年时,无论经济状况如何,家家户户都会想办法买上几盒送礼和解馋。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