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公积金局公布了一项巴生谷个人与家庭开销预算指南,引起了全城热门讨论。其中最多人关注的是,如何让单身的年轻人每月只用300令吉来找房子住。较少人讨论看似不太合理的是30令吉的健康预算。除了那些平时就有购买私人健保配套的消费者,不然就是有健康问题在身而购买药物或保健品的人士,笔者揣测大部分健康正常的受访者并不怎么会有健康预算,再况且30令吉也没法买到私人健保。
一旦生病起来,一般人小病还好可负担,大病就不得了。国际专业咨询服务公司AON的2019年《全球医疗趋势率》报告就估算今年我国的医疗通膨率可达13.6%净成长,差不多是一般通膨率的5.6倍!2017年的国家卫生账户(Malaysia National Health Accounts)报告指出,单单是医药开销就占了卫生领域总消费的大约8%或45亿令吉,而且这还是最保守的计算,未包括入院病人的医药开销。
对药物认知不对称
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就在同年消费了大约24亿令吉添购医药,或10%卫生部的整体预算。这笔开销相比起2016年虽已增加了13%,但民众仍对公共诊所和政府医院的医药短缺现象常有听闻,这表示公共医药仍“求大于供”。
一般人得病就要医,购买药物不似购买汽水般可有众多不同选择,或甚至决定不买。通常针对性的医药没有替代产品,特别是该原厂医药仍处于专利保护期。与日常货品不同,医生和药剂师,以及一般民众对医药产品资讯的认知不对称,他们为病人配药的判断和决定往往就左右或限制了民众可作出的选择。
不少民众对医药存有误解或偏见,迷信认为原厂药一定比仿制药品质更好、更有效及更安全。在我国,一般医药专利成功注册后便可享有长达20年的市场独占期。当原厂药仍处在知识产权保护期,它或许就是当时市场上针对某个特定的疾病症状唯一药品或“救命仙丹”,价格通常能达最高。药厂一般会胥视药物生产和公司营运成本、利益相关者盈利,再加上该国市场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能力等因素,而制定药价。
一般使用仿制药
仿制药事实上是有效药剂成份、剂量、服用方式和功能成效一样的药物,通常是在原厂药的专利失效后才被批准打入市场。仿制药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肯定比原厂药显著低很多(虽然后者也会调整价格来竞争)。所以,一旦有选择,精明的消费者应要选择价格最低廉的药品。我国政府公共医疗系统下的药库,2017年一共有大约四分之三的药物是仿制药,反观私人医疗界倾向使用原厂药(占药库的52%)。卫生部的2017年《药品价格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私人医疗的药品售价,仿制药要比原厂药平均便宜接近3倍!
在菲律宾,该国法律强制医生和药剂师必须为病人提供至少两种仿制药的额外选择(若有相关药品的存在),这措施间接把财务负担考量和斟酌选择权交回给病人。
药物其实从生产商,到进口商,再转手到批发商负责分销至医疗中心和药房,最后才卖给病人或消费者。药价因物流转手而在每一层被抬价;公共医疗系统则省免了最后一层的涨价,因为政府几乎免费为人民提供药物。
我国有制药业,生产的都是仿制药,其销售收入额仅占我国制药业的四分之一。61%(等值)的药物都是进口货,其中87%的销售收入由外国制药公司授权的本地代理所囊括(最大的5家公司就已占据接近进口市场的47%)。这也意味著首先决定药价的是海外的制药公司,他们通常卖的是原厂药。
尽管五大国际药厂的本地进口和销售代理的生意赚幅不大(净利介于1.6至3.4%),可是母公司的净利平均是26.2%,大约10倍赚幅之多!可见药价制定和销售量为国际药厂下金蛋,苦的是买单的病人和政府。前者的市场行为往往牵动著全球的医疗费通胀,令人诟病。
零售抬价病人负担重
批发分销商仅为客户提供后勤、存库及支援服务,并没有实际拥有医药存货,因此间中的抬价涨幅仅为2-3%。但货物到了最后的医疗中心和药房等零售商,抬价幅度又不同了。
根据以上所述的2017年《药》报告,我国私人医院的原厂药和最低价仿制药的零售中位抬价分别是51%和167%;而药行零售中位抬价分别为22.4%及94.7%。零售商的抬价赚幅范围其实非常大,有些私人医院的极端案例甚至可达117.4%和900%!由于仿制药的生产或进口原价价位低,这反而提供私人医院、诊所和药房空间和机会拉高零售价,尝试“厚”利多销。
目前私人医疗业与药剂业为药物定价乃是自由市场运作,意味著他们的抬价行为不算犯法,尽管可能不道德。处方药或控制药品的价格尤其不透明化,所以消费者要货比三家也困难,这往往更纵容零售商肆意抬价。病人接受医疗服务,通常账单里最显著的开销项目就是医药购买,医院诊所的抬价幅度无可否认将加重人民的负担。
卫部努力控制药价
两个月前,笔者出席一场攸关医疗费用上涨的研讨会,见识到赴会的国际药厂、本地私人医院和连锁药房代表各自申诉他们的赚幅没有很大,反而自圆其说称很合理。一位连锁药房的代表甚至表示他们都尝试“薄利多销”,更多要靠卖杂货维持生意。这些说法与笔者的认知有出入。
针对以上所述的种种让药价高涨的原因和弊病,卫生部有意要探讨落实控制药价的措施。笔者虽然乐见其成但也了解到其复杂困难度。此外,卫生部底下的药剂服务支部也欲为药品价格透明化付出努力,从2015年起就在网站架设了一个消费者价格指南(Consumer Price Guide)以方便人民作比较。笔者更期望私人界的所有药品零售价必须要公开展示给民众检验和比较,以示公平和透明。要自由市场,消费者的资讯也得要有自由。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