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党万捷区国会议员聂阿都的录影门事件曝光后,聂阿都表明向反贪会说明案情由来,以协助调查此案。本当大家以为这会给9000万录音门事件画上句点后,戏剧性的转折发生了。
公正党领袖安华在士毛月补选期间的政治讲座会上,公开表示手里握有哈迪阿旺给《砂拉越报告》主编克莱尔的140万庭外和解费,隔天,克莱尔也将手上握有的相关证据公诸于世,其中包括转账文件及支票等。
送礼与贿赂
伊党总秘书达基尤丁在录影门事件持续发酵后,立马站了出来表忠心,为党主席哈迪阿旺护航。达基尤丁的论调与策略是明了简单的,就是打死不认。可是在人民明亮的双眼面前,他的辩驳显得格外苍白无力。之后,哈迪阿旺也否认其或伊党支付和解费,而对于达成庭外和解的结果,他表示那是令人满意的,并且宣布伊党已经获得了精神的胜利。
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够吸引众人的眼球,也许是因为对于这件案情的庭外和解中所传达的讯息是明显的,那就是在利益相交的不透明交易(这里指的是道德上,而不是法律上)面前,虔诚的信仰力量原来是那么的薄弱。其操作原理就是,用钱可以解决,事件就此搁浅吧。
这不免让人怀疑其中可能涉及收买成分。而这也不是一起独立事件了。从前首相纳吉收取沙地王室政治献金,作为推广中庸伊斯兰的“礼物”和一匹覆盖圣城麦加大清真寺天房的布(Kiswah),可以看出马来西亚人都是非常友善和蔼的,并且都乐于“助人”和接受“帮助”。
“送礼”文化在许多社会里,包括马来西亚有著根深蒂固的根基,但这也可能导致社会的腐败。因此,政府、官联公司及许多跨国公司都落实“不收礼物”政策。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制度性腐败普遍被认为是一个顽疾,尤其“贿赂”与传统社会习俗如“送礼”、“捐赠”的界限及诠释有模糊地带时,必然有所争议及冲突。一马公司丑闻,以及衍生出的伊党接收献金事件,便是最好的例子。
贿赂是指个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一般上这些利益是不能从正常的合法途径中得到。
人们所熟悉的贿赂,其一般形式便是礼物赠与。可这并不表示贿赂与赠礼是完全相同的。
法律与社会规范
实际上,礼物与贿赂之间的主要差别存在于法律规范中,因此行贿者往往有著自发的强烈愿望将其行为礼物化。其机制在于,因为前者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而后者则在社会道德与社会规范的容许范围。由于人们有著自我道德化的内生因素,因此在交往过程中,更乐于把自己标榜为“收礼者”而不是“收贿者”。这解释为何伊党成员对于贪污的指控,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反弹。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贿赂是人类的一种典型的经济活动。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James M.Buchanan)和图洛克(Gordon Tullock)的“寻租”模型试图将腐败的交易活动(贿赂)看作与市场中的交换行为类似的契约性活动。
以传统的经济学视角来看,贿赂举动与普通的经济交易行为并无不同,行贿者与受贿者的关系也可简化为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可显然,这种非常规交易行为的理论,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就连伊党所秉持的贞洁、诚实本质,在经济利益面前,也是荡然无存的。
必须指出,贿赂行为的普遍化是嵌入于政治环境之中的,而这种政治环境即是腐败的结果又有助于维护现行的腐败机制。贿赂的常态化,不仅仅是我国制度不成熟而产生的特定时期的混乱现象,而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并且深深嵌入在政治与社会情境之中的行动,是一种高位者自发的合理行为(注意这里指的是合理,而不是合法)。
达致均衡常态化
其严重及可怕在于,它像一种寄生病毒,与政治和经济体制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它可以达到一种均衡。一旦这种均衡常态化并植入人们的生活里,要根除它便非常困难。
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说到:金钱是一种介质、一座桥梁,而人不能栖居在桥上。过度追求金钱会使人贪婪,也模糊了人们信仰。简而言之,伊党并不是信徒虔诚信仰最后的防线,“医”党才是。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