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恰逢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1519年)逝世500周年,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为这位艺术奇才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展览。展览展出17幅达芬奇生前的画作,当中包括《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展出的虽都是复制品,但都以高清晰度显示屏呈现,和原作一样的大小,以忠于原作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的面前。我国国家画廊还在周末特别增设两场导览,为公众进行解说。

我对达芬奇的认识并不多,充其量只认识其极富盛名的《蒙娜丽莎》。这幅画被法国政府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每年有600万人次前往参观。画中描绘一位表情内敛、微带笑容的女士。画展办在马来西亚,不必买机票前往巴黎隔著两层防弹玻璃便能一睹其风采,加上来自不同地方的17幅作品同时展出,这么难得的盛举我怎能错过呢。

上一次参观国家艺术画廊已经是20年前。当时参加一个绘画比赛,参赛者必须在馆内挑选一幅画作进行临摹。虽是第一次参加,却有幸能获得优秀奖。这是国家艺术画廊给我其中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

再次踏入艺术画廊,这一次多了一份期待。早上10时大门边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大家应该都和我一样,冲著达芬奇来的。

迎接我的是《最后的晚餐》。耶稣坐在正中,十二门徒三人一组分成四组,分别在耶稣左右两侧。画面中人物的神态、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我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便随著人潮鱼贯而行来到了3楼的展览厅。

踏上文艺复兴之旅

来到《蒙娜丽莎》的面前,站了许久,欣赏著其“神秘的微笑”。这幅画可谓命运多舛。先是被法国国王挂在枫丹白露,又被路易十四带到凡尔赛;在法国大革命后转移卢浮宫;拿破仑当上国王后,曾经“抢”过《蒙娜丽莎》,把它移到自己的卧室;拿破仑被击败后,它再次回到卢浮宫。后来,《蒙娜丽莎》还经历了几次被盗和破坏尝试,幸运的是均逃过劫难。

现场也展示了达芬奇的手稿。达芬奇是个左撇子,手稿都以镜像书写,必须对著镜子才能准确阅读,因此建议去参观的时候带上一面小镜子,免得参观结束后落下颈椎病。

对于艺术,我并没有特别的造诣或者深入的专研。进到展览厅更多时候是不懂要看什么或怎么看。就像先前所说的,除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的其他作品我都不晓得。认识这两幅画是源于一些书籍以及网络资料的阅读。

前往参观以前不妨先读读邹凡凡的“写给孩子的名人传”系列之《达‧芬奇与文艺复兴》或上网搜索一些画作的相关资料,这样或许能更好帮助你欣赏达芬奇的画作。

展出从即日起到8月15日,免费入场。来临的学校假期不妨和家人来一段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之旅。
 

关嘉辉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