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长先生,世界上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份5年计划书,但是一份计划书本身是毫无意义的。执行纸上的计划,如果没有意志力和精力注入,将不会为我国人民或国家带来任何好处。可是,我很高兴地说,议长先生,在这历史性的一天宣布启动我们未来计划之际,它也记载著上一个5年计划执行上的成功,尽管在国防上有对抗冲突和侵略的任务,我国依然达至这个政府在1961年设下的目标。我很自豪地说,议长先生,上一个5年发展计划里的许多部分,我们超越了自己所订下的目标。”

以上是1965年12月15日,敦拉萨副首相在国会发表振奋人心的演说。美国的世界时事机构(Institute of Current World Affairs)特约学者Gayl D. Ness当时观察到,让这位副首相在国会殿堂里展现自豪的,是在马来亚发展计划底下,为建国而努力的一群政府官员、民意代表和参与政策规划的人民:

60年代的政府效率

“1960初期,新成立的乡区发展部颁布了第一份指令,其目标是要启动乡区经济发展计划。根据指令,马来亚70位区域官员各自成立了一个乡区发展委员会,由各区部技术部门主任及民选州级和联邦立法议员组成。这些委员会向乡区居民征求意见及收集要求,包括建造如马路、学校、民众会堂等设施。可行的要求也许被纳入计划书,反之则被排除。而委员会有责任向民众解释方案……”

在Ness的眼中,整个乡区发展计划拟定和执行的过程是理性、快速和有效的:

“马来亚官僚相当能干,而且不少底层(行政官员)对在地的情况有深入的认识。由各阶层组成的发展委员会,为所有技术服务和地方政府单位提供了积极的协调作用。因此,规划务实,而不是依据意识形态,确保无用或无需要的方案最后仅占极少数。”

对于这位美国人来说,1960年的马来亚政府是负责任且有效的。

发展计划及贫穷率

从马来亚独立至今,我们共有13份国家发展计划书,主导著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随著这些发展指南,我们见证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模式的变迁:二战以前的出口原产品以橡胶和锡矿为主;现在是油棕。以往出口的原产品如原油和林木,现在都必须加工才被允许出口。

60年代80%的出口总值来自原产品,如今80%是电器和电子产品。1960年,马来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9.2亿美元。2018年,马来西亚这个数字是3600亿美元,与新加坡相近。这个成长,除了曾被全球经济萧条拖慢,几乎没停止过。

1957年马来亚平均家庭收入是每月220令吉;2016年马来西亚是5228令吉。

可是隐藏在这些数据底下的,是多数人所不熟悉的贫困人口问题。

联合国特派调查员Philip Alston认为,我国的贫穷率应介于16%至20%之间。有9%的家庭,靠著每月少于2000令吉来勉强应付生活消费。国库控股研究院研究员计算,约有110万户家庭的收入少过2600令吉。

首相署经济顾问莫哈末阿都卡立博士声称,生活在巴生谷地区廉价组屋区的小孩,全过著穷困的日子——每逢月底,部分小孩面对三餐不继的困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发现,马来西亚里每5位小孩,就有1位发育迟缓(stunting),每10位就有1.1位患消耗性枯瘦(wasting),30%的孕妇贫血。这些让人难以启齿的统计数字,还未包括在我国生活的600万名移工。

我国的经济成长中的不平等,多被隐藏在0.4%赤贫率这个官方数据下。

从NEP到共享繁荣

1970年推出的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有二:降低和消除贫困,及降低和消除种族之间经济功能上的差异。执行了快有50年的政策及众多5年发展计划,贫困虽有降低,仍未消除。60年代族群之间因经济上不平等而造成的紧张情绪,今天依然存在著。

1991年上架的《2020宏愿》,期望国家用30年时间从经济上、政治上、社会上等进行全面发展, 成为真正工业化的发展国家。今天在经济上, 国家似乎过早地去工业化(premature deindustrialisation),而国内上百万的劳动者在过著经济拮据的生活;在政治上, 我们重复上演政客性丑闻及种族政治问题;在社会上,我们一方面会因为尊严大会或爪夷文等议题分裂对峙,而另一方面接受仇外政策;体制上,我们制造了400万非法移工的困境和“享誉”国际的1MDB。文化上,我们对法治和人权没有达致共识。愿景成不了事实。

然而,今年我国推出了《2030年共享繁荣》新愿景。可喜的是,首相署经济顾问十分关注贫困和经济平等问题——从免费早餐、两度上调最低薪金,到针对贫困群体的教育等扶贫政策的建议,都显示著政府尝试除贫的努力。可忧的则是,年度稽查报告里揭露的公共财务资金渗漏(leakage)和浪费,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揭发的贪污滥权,政府几乎没有追究责任。缺乏良治和问责,政策如何能够贯彻、见效?没有权力下放和全民的参与,国家的富裕能否让所有人民共享而不被霸占?

诚如敦拉萨所言,一份计划书如果没有意志力和精力注入,将不会为我国带来任何好处。可是回顾国家这几十年来的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所需要的,何止是意志力和精力的投入?我们所需要的,岂止是美国人口中能干且负责任的官僚体制?马来西亚人,我们还得加把劲。2020前夕共勉之。

陈逸飞

前董总课程局职员、群议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