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社会, 最近就对一个名叫莎佳(Sajjad)的跨性人行为争议。在马来社会里,她是著名的美容品百万富翁,也是备受关注的跨性人, 跨性人的马来文为“Mak Nyah”,或者在印尼文里则是“waria”,这字眼是“女人”和“男人”两个字的结合。
最近,她(身穿女服)去麦加小朝圣(Umrah)。由于麦加是穆斯林圣洁的朝圣之城,肯定有许多禁忌需顾忌。此外,麦加处于沙地阿拉伯,该国有严厉和强硬的法律。莎佳的作法,当然会引来各方评论。
伊斯兰强调品德
在社交媒体上,这课题也引起热议。一些人支持莎佳前往麦加的举动。也有人要求莎佳先悔改,在去麦加前,先变回男儿身。另一些人则对莎佳行动谩骂。也有一些留言,促用严厉法律对付跨性别者的沙地政府逮捕莎佳。
在这一课题上,穆斯林可分为两派。一为,对跨性别者持严厉态度的,另一群,则相对冷静地看待事件发展。
对于强硬派而言,对跨性别群体软化等于是对放纵罪恶。他们依据《圣训》里,伊本‧阿巴斯(Ibn Abbas)所说的:“先知诅咒像女人的男人和像男子的女人。”
对此的回应,有人指出,伊斯兰强调的是品德,即使是面对著罪过的人时,也必须得体。在《圣训》里就有讲述先知时代,有一个好酒者,从伊斯兰观点是有极大罪过。先知便命令其同伴用力拍打好酒者40次。一些朋友照指示拍打,一些则咒骂之。先知听到这些咒骂后,生气地说:“事实上,我知道他是爱阿拉和神的使者。”
在《圣训》中也有讲述,先知时代有个名叫“希”(Hit)的跨性者。有天,先知回到了妻子乌姆萨拉玛(Ummu Salamah)的家。在屋里,他发现了“希”。当时,“希”正在与乌姆萨拉玛同父异母的弟弟阿都拉阿比乌玛雅(Abdullah bin Abi Umayyah)谈天。先知于是观察他们聊天。
他们谈话时,“希”建议阿都拉娶加兰(Ghailan)的女儿为妻,并评价加兰女儿的身材。先知听到这些话后,直接说:“不要再让他们(希)进入你的屋子。”
埃及一位宗教学者赛义德坦塔维博士(Syed Tantawi)就对这条圣训理解为,先知愤怒的是“希”,这名跨性人谈论女人的身体,但他并没有禁止乌姆萨拉玛与“希”成为朋友。因此,尽管许多穆斯林认为跨性别是一种罪行,但是侮辱和谩骂跨性人的行为,也不符合伊斯兰的道德。
在早期伊斯兰学者的论述中,基于医疗技术的限制,当时在看待跨性别问题上,很少有宗教师的意见是不强硬的。无论如何,随著技术发展,一些穆斯林学者对跨性别的理解也在改变。
允许变性条件
在1980年代,埃及有一个有著如女人般柔软的心之年轻小伙仔,叫赛阿都拉(Syed Abdullah)。根据“他”的故事,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上的雌雄同体”。“他”的病情一直无法治愈,直到一些心理学家建议“他”进行变性手术,“他”才从忧郁中解脱。手术后,“他”易名为莎莉(Sally)。
当时担任埃及宗教司的是赛义德坦塔维(后来出任阿扎尔大学校长)发布了一项教令,允许类似莎莉般患有忧郁症的人,进行变性手术,但须符合严格的条件。
首先,这些人的“女性化”是以生俱来,同时没有其他方法治愈,除了变性。这符合圣训所言的:“真主在带来疾病时,也会带来治疗药物。”
其次,要获得可信任的医生说明和保证,以符合真主所言的:“你们应当请教深明教诲者,如果你们不知道。”。第三,这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真主言,欲望往往带来罪恶。
无论如何,一些伊斯兰宗教师反对赛义德坦塔维的教令,他们的理由是,依据《圣训》先知咒骂女性化的男子和男性化的女人。对此,赛义德坦塔维解释,有关的《圣训》只是针对原本是男性化的男子,但这些人之后试图以女性方式生活,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那些试图男性化的女人身上。
总结而言,在跨性别课题上,穆斯林社会里,强硬的立场占上风,但这些立场不一定是代表伊斯兰的原意,更何况在如今的社会里,许多看似遵循伊斯兰教义的行为,实际上有时并没有真正的依照教义。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