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启良教授著《沈慕羽日记研究‧生活篇》隆重推出,这是一本文史结合的大著,同时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就史学价值而言,需要事事考证,求真求实;就文学价值而言,需要留意分析文字的可读性,尽力做到雅俗共赏。我阅读何教授大著,仅就上述两个方面的成就略呈管见,与读者分享。

一、事事考证,求真求实:关于日记主人公沈慕羽生日的准确日期。文化名人的准确生日,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沈慕羽的生日也不例外。老一辈华人生日有阴历、阳历两个日辰。

按照沈慕羽自述:“我生于癸丑年六月十八日,阳历为七月二十日。我家信佛,都以阴历为主,不过在公共场合,都以阳历为准。”(2003年7月17日“我的正确生日”日记)这一则日记,阴历、阳历日期清清楚楚,初读不会有所怀疑,但何教授却本著事事考证的精神,将阴历和阳历的日期做推算核对,结果是阴历癸丑年六月十八日应为阳历1913年7月21日,与沈慕羽自述有1日的差异,原因何在呢?

坚持多元共存立场

何教授查到原因是当年沈慕羽的“报生纸”错写为1913年7月20日,从此在公共场合只能“以讹传讹”,承认生日为阳历7月20日;但在私人场合,沈家仍然坚持在每年阴历六月十八日为沈慕羽庆生,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尊崇家族惯例,二是阴历六月十八日正好是“老爷祖王爷公”诞辰,附近的王爷庙锣鼓喧天,好似也在为沈慕羽庆贺生日,让沈慕羽先生满心欢喜。

二、不避要害,直言不讳:关于沈慕羽在日记中对某些华社知名人物的批评。沈慕羽是一位忠厚长者,他一般不轻易点名批评别人,但偶尔却笔锋犀利地直接批判,这是因为其人的言论行动违背了沈慕羽坚持的为人底线或政治原则。在1988年1月25日沈慕羽所写“唱反调日记”中,他直言不讳地说:“语云:‘人心叵测。’这话洵不我欺。一向被我们看好的人,经不起考验,为了个人的利害而变节,颇不乏人,最明显的是民政党秘书长郭洙镇。”

何启良教授摘录了这段日记并加以评述:“郭洙镇‘指摘十五华团当局不自量自己实力,欲硬碰硬,致招败绩’,显然是一个极为冷峻的态度。其实沈慕羽对郭洙镇言行举止已经观察了一阵子,入狱后有更多时间思考,对这些人更加彻底失望。这些评语不寻常,因为沈慕羽一般不会直接批评同道,总是留有馀地。但是对郭洙镇,直接批评他‘为了个人的利害而变节’、‘自负’,以后会自毁其前途’,已经可以看出他对此人的评价相当的低劣。”(页527)

需要指出的是,沈慕羽对某些华社人物的批评,并非著力于对个别人物人格的批评,而是批评他们在代表华社发言时,在面对重大原则争议时,不能坚持华社既定的政治立场和目标,反而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和说辞,这是沈慕羽所坚决不能同意、不能原谅的。

马来西亚(马来亚)是华巫印等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大民族天生享有使用母语的权利,华人华教与友族语言教育,多元发展,共存共荣,是华社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目标。沈慕羽坚持这一立场终生不渝,2009年,沈慕羽已届97岁高龄,仍然写出一幅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把目标刻在钢板上,把方法写在沙滩上。”(悬挂在新山金山园老江粿条餐馆墙上)这是告诫同仁,坚持华人华教与友族多元共存的立场和目标不能变,至于达致这一目标的方式方法则可以随著时移世易不断地有所调整和改变。

然而,从华人华教方面来看,不少人已经选择善忘,忘记了林连玉、沈慕羽代表的华教的悲情。即使华教的悲情可以释怀,但是,林连玉、沈慕羽坚持的“多元共存”理念却不容忘怀,一旦忘怀,华人身份认同、华文华教文化,有朝一日将不复存在!今天的马来西亚华文华教,虽然举步维艰,但既有成绩可观,毕竟是整个东南亚一道亮丽的风景;再看看东南亚邻国的华教传承情形,负面的前景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以沈还沈”赏析书法

三、文笔生动,赏析精彩:沈慕羽是书法名家,在他的日记中谈书法观,谈写字心得的很多,何教授特设专节进行分析,根据沈慕羽1970年9月20日“华文书法比赛”日记,何教授特别提示沈慕羽的三点书法观:其一,书法必须形神兼备,形乃外表,神乃内在。其二,学书法必须循序渐进,不可躐等,能够自创一体最佳。其三,书法靠苦练,别无它法。何教授用沈慕羽的书法观来赏析沈慕羽书法,可谓“以沈还沈”,丝丝入扣。

就沈慕羽书法的形体而言,沈体形状丰泽厚实,内含筋骨,笔力雄健。就沈体书法的神气而言,即牵涉到沈慕羽自认的刚正之气了。

沈慕羽在其书法作品中也常常阐述书法理论,如:“书法可学而得之,画意非学而有之者,惟书卷以发之,广闻见以廓之,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读书之功,岂可少哉?”这则书画理论是沈慕羽在清人方薰《山静居画论》基础上的理解发挥,谈到读书、闻见之功在提升书画水准上的重要性,与其日记所言,可以互相补充印证。

为了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何教授专门选择了60幅照片,穿插在书中,并且为每幅照片配上自撰的两行诗句,达到提示主题,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这些诗句,是何教授观赏沈慕羽日记感触的结晶,也通过意象引发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兴味。

四、培土垒基,催生全集:如果说,沈慕羽日记是马来西亚(马来亚)政治史、教育史、生活史、文化史的一座丰碑,那么,何启良教授对沈慕羽日记的解读和研究,就是为这座丰碑培土和建构的基础工程。作为沈慕羽日记研究的功臣,何启良教授是当之无愧的。

《沈慕羽日记研究‧生活篇》作为《沈慕羽日记全集》出版的先期工作,摘录了许多日记的片段,从中可以见出打字的艰辛,校点的功劳。然而,前人常说:“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整理《沈慕羽日记全集》,最重要的也就是文字的校勘工作。读何教授此书引录的沈慕羽日记片段,我也发现一些可以校改的字词。

《沈慕羽日记全集》的打字、校勘、排版等等出自众手,水准参差不齐,最后统稿校订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为了存真求实的需要,如果条件、财力允许,台湾出版名人日记时,同时出版打字排印版和原稿影印版的方式是可以考虑的。预祝《沈慕羽日记研究》和《沈慕羽日记全集》的宏大研究出版工程顺利进行,圆满竣工。

詹杭伦

南方大学学院
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