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身在何种场合,我们往往基于场合的适当性,而选择不提及不适当的话题,也就是所谓的“禁忌”。在生活上,一些人一直把政治当成禁忌,譬如在一些学校里更是被视为纪律问题来看待。
一直以来,当权者提出各种论述,把政治说成只有成人才有资格接触的资讯,基于学校是传授知识和型塑人才的殿堂,所以,校园内不允许教职员学生谈及政治。
因此,一些学校举办时事常识比赛,原本目的是让学生多看新闻认识世界,可问题是,在遴选题目的原则上充满“去政治化”的色彩,专挑诸如世界奇闻、健康资讯、休闲生活的内容,关于国内外局势和政策领域的资讯少之又少,试问凭什么称得上“时事”?久而久之,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也就仅于“世界最大的披萨”的程度,对周遭发生的事物一窍不通。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华校打压方言的手段上,当学生问老师“为什么学校不能说方言?”时,许多老师却答不出个所以然。笔者在中学期间曾听过一种说法,就是方言不文雅,语带粗俗,用词肤浅,所以校方不鼓励学生说方言。问题在于,难道我们使用的白话中文就没有粗俗、肤浅的一面吗?
倒是方言的俚语,深藏古早时期的原乡气味,历史价值超过百年以上。简单说,禁止方言也隐藏著的政治议程,校方希望透过语言的“集中化”,统一及限制师生思维,好让当权者轻易地通过语言教育控制人们,培养服从权威的文化。惟当权者在盲目打压之馀,给不出一套说服人们放弃方言的论述,使得这项议程的漏洞百出。
不谈政治 怎么投票
吊诡的是, 当学校把政治视为“禁忌”时,2019年国会通过18岁投票法案,中学生、大学生甚至刚出社会的年轻人似乎还没做好准备,他们许多人就连对希盟、国阵、安华、纳吉、马哈迪等都一知半解,有的还不知道现任首相是谁,只知谁派糖就投谁,要他们投票等同于降低政治人物的出线门槛,严重者使极端主义、民粹主义更旺盛。
反之,不管是前朝希盟,现任国盟,又或未来的政府,有必要先从教育做起,灌输学生关于国家宪法、国会制度、政策讨论、投票机制、选区划分等方面的知识,带领学生参访国会、反贪会、警局及各行政单位,按照年级高低提供适当的资讯。进言之,以配套式逐步落实18岁投票,好让学生先清楚“国家是怎么运作”,让他们知道有知识才有资格投票的潜规则。
实际上,一些学校的老师也不晓得为何不该谈政治,因而当学生发问时都给不出站得住脚的答案,最常听闻的就是“只有大人才谈政治”。而这就是问题的根源:连老师们都答不出的疑问,也就证明校园禁谈政治不具备的正当性,如果说政治是大人的专属,那学生要到哪种程度才称得上是大人?政府经已将投票年龄降至18岁,所以这个年龄层的学生可以是大人吗?
进而言之,不谈政治其实就是一种政治,当权者希望愚昧的国民为其所用,把选举当成是当权者的嘉年华,把选票当成是愚民买糖的钞票,显然当权者,不管朝野,都不乐见有太多了解时局的国民,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风险,进而透过“教育”以便将风险降到最低。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