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第14届大选,马来西亚实现了独立以来第一次的政党轮替,统治我国一甲子的国阵终于倒台,那一晚惊心动魄后是举国欢腾。街头巷尾都能看见庆祝变天而绽放的烟花。

马哈迪在几经波折后顺利宣誓成为第7任首相,人民对这位曾领导国家22年的前首相重做冯妇寄予厚望,期望在希盟政府全新风气的带领下,打造一个全民的新马来西亚。

然而,事与愿违。在公正党内激烈的恶斗,马哈迪不遵守协议迟迟不谈让位事项,竞选宣言几乎无法落实,行动党严重失去马来社会的信任下,希盟终于在执政区区22个月,狼狈倒台。慕尤丁最终正式在元首的认可下,率领国盟接替政府班子。

在没有任何民主程序下,我们再次换了政府。这对我国民主是一种糟蹋。事实也证明,慕尤丁政权之后需通过各种拉拢利诱方式,以巩固国盟不那么稳妥的国会地位。自此,我国民主开始体现混乱的局面,宗教、种族又成了操纵民意的工具,民主至高的精神荡然无存。

希盟政府功过参半,自有论断。希盟执政后,无法洒脱的改革马来西亚。希盟面对著仍然根深蒂固的种族政治思想,既是马来人至上,而其他族群也依然无法完全消除对马来政治的猜忌。这导致许多良政沦为空谈。

譬如,马哈迪在联合国演讲时表明大马“支持联合国的原则,核准人权协议”,首相署随后建议政府签属ICERD《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而这项建议被提出来后即刻被巫统与伊党扣上“反马来人反伊斯兰”的帽子,引起马来社会巨大反弹,最终希盟政府放弃签署,这让我国国际形象受损,希盟政府也开始软化,对种族政治开始了让步。

而后爪夷文课题的发酵,在华印社会的情绪被煽动下,加快了希盟民调崩盘的局面。也就证明了,一个倡导多元开放的政府,可以轻易的被宗教与种族政治击碎。

国盟执政后,毫无保留的坦承要建立一个马来人与伊斯兰为主的政府。一些民调也显示,马来选民认为国盟政府整体比伊党更好地捍卫了伊斯兰信仰,进一步推进了伊斯兰政策。基于国盟政府“投马来社会所好”,政策以马来人优先,所以国盟在民调上一直居高不下,当然,民调导向也并不等于民意效果,但不能否定,分化的意识形态依然存在。

509三年过去了,我国的政治生态似乎打回原形。国盟政府执政以来,我国在世界经济体及世界竞争力的排名同时下降,在世界新闻自由排名暴跌18名,贪污印象指数(CPI)的排名也下滑6位。显然的,施行种族政策对马来西亚的民主化进程和发展是百弊无利的。

下一届大选,将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分水岭。国盟、巫统及希盟的角力,选举结果将影响著我国未来的政治型态。308形成的两线制,促成了509的政党轮替,却半途夭折,第一次的政党轮替只是昙花一现。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急需把已走偏的民主带回正轨,创造新一轮的民主浪潮,实现第二次的政党轮替,让政党轮替成为我国的常态,才能落实更进步的制度进程,从而消除种族政策,让我国民主走向成熟。

廖明安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