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的文学爱好是如何开始的?
有哪一些人,或者哪一些作品,影响了你,
让你踏入文学天地?
小时候开始,没有太多的爱好,性格也比较内向就比较喜欢在家看书。最早读的是倪匡先生的小说,追随著卫斯理,看他跟不同的外星人打交道。小时候当然没有把所有的故事都看明白,可是培养起阅读的兴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有意识地阅读和吸收是从小学的时候开始的。
请叙述个人作品诞生的历程。
你如何看待“灵感”这回事?
这很难说,我觉得灵感是无所不在的。记得以前上大学老师曾说过,一片落叶掉落在地上这件事情,能用500个字去形容的人,和用两个字去形容的人都是非常厉害的。我想这就是散文小说和诗的差别。一者要求文字精炼,言简意赅;而另一者要求铺陈完善,起承转合缺一不可。可是我相信这两者都是想要营造出一个感受文字的世界。灵感来源可以只是一片落叶纷飞,最重要的是,你能在这片落叶之中看出了多少个秋来,这完全是很个人的,也许跟你的出生有关,跟你的喜好有关。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创作出来的文本才会各有各的精彩。
创作时,你最注重的是什么?
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要求?
我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喜欢,有我自己想要说的话,和故事。刚开始,想写的也许只是关于自己的故事,是希望一次又一次地书写来解构自己。可是上大学之后,写作的目的开始变得不单纯,我希望说我的作品可以有重量,也可以拥有一个有温度的声音,不管有多微弱,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承载一些声音,可以为自己或者某个群体发声,对世界说出一些诉求。
随意谈谈本月发表的作品吧!
这个月以来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写下第一篇的时候人在P城,整个9月都在下雨,这9月的3篇文章都是在雨天中完成。下起雨时会想起好多地方的雨天,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是远在北方的金宝。在那边度过了4年的大学生活也许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总是将这段日子一写再写,也许是害怕再不写,就会彻底地失去了这段回不过去的大学生活了。
第二篇写的是工作这一年以来的感受,也许是初入社会,还正在适应,常常无来由就感受到年轻的原罪感。因为年轻,所以需要常常被指点;因为年轻,所以比起任何人都还需要经得起苦难,否则就会代表所有的年轻人遭到批评。
第三篇文章,写得最是隐晦,因为说的正是一段关于自己非常封闭自己的一段日子,很长一段时间我让自己困在里面久久都不愿意出来面对,也许现在还不算真的走出来了,只要有点风吹草动,我很快又会躲回那个封闭的世界里面。可是我想,我正在努力地走出来,而写作,是其中一个让我学会承受沉重情绪的方式之一。
“创作”给了你什么?
一开始,创作只是一种自我发泄。开心写,不开心也写。创作似乎是在成长过程中让我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一个方法,更是在日后因为反复描写一个故事,一段回忆,从而达到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一件事情。听起来像是对旧事和故人的一种迂回徘徊,可是认知事情的多面向往往能够让自己更加清楚地了解,以后该怎么走。
现在对于创作,我多加了一些期待,我希望创作出来的文本能够有它想承载的价值观,尤其寄望在小说这充满想像力的文体上。再加上,现在从事影视工作,创作的载体从文字变成了影像,这对我而言还是非常新鲜的,我想那是因为每一次创作,都是新的,都是值得期待的缘故吧。
为何会以“伊藤树”作为笔名?
事情的起源就是很爱看动漫的我在中学时期,写了一个以漫画为脚本的故事,故事当然相当不成熟,不值一提。当时候伊藤树是那个故事里面的角色的名称。然后写著写著就发现其实这个名字还不错,接下去参与投稿的时候需要到笔名,就想到了这个名字。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其实我不太喜欢自己,我不太喜欢“美君”这个角色,太过内向,太过不善于表达。然而“伊藤树”这个身份的出现正好是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她好像是我的第二阶段蜕变,以这个身份我成为了很多我不知道自己可以成为的人,所以有时我觉得伊藤树不只是我的笔名而已,更是代表著我的一个成长之后的身份,我把寄望都投射在伊藤树这个身份上,是希望她可以带著美君一起,尝试并完成各种不一样的事情。
对未来的自己有什么期许?
希望自己可以真正地成为一个沉稳的大人。我时常被家中老母亲告诫,她要我定,要我能沉得住气。以前听不懂,急性子的我总是很快就要得到答案。现在听懂了,却又觉得很难实现,听懂了但是性子还是很急。还希望自己可以一如既往地,保持住现在对世界的各种感官,尤其是愤怒与热爱。活著久了也许是一件沉闷的事情,我希望自己可以对写作、对自己,对于说故事这回事,始终保持热情,最后也能够写出一篇让自己称心满意的作品来。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