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高达10.7%,许多青年唯有不断前往就业展找工。

失业低薪困青年:系列1

(槟城8日讯)她去年自某国立大专毕业后,就摩拳擦掌准备进入职场工作,但找工过程却让她备感沮丧及压力。经过5个月的漫长失业后,她才成功加入工作人士行列。

不愿具名的传播系学士毕业生小文(化名)接受《东方日报》电访时说,虽然她毕业自传播系,主修广播电视,但由于居住地一带缺乏相关工作机会,只好寻找工作机会较多的平面设计。

小文曾寄出10多份履历表,期间找过的工除了影视,平面设计,也包括行销,但一段时间仍找不到工后,就想到随便接受一份工,即使薪水较低也不介意。

“我曾去5家公司面试,一些公司直接拒绝我,因为读的科系与工作不符,有些公司则要找有经验者,或献议其他职位。但其实我考获文凭资格后,曾在影视公司工作,也算有经验啊。”

她说,过程中虽有一家公司献议她薪水不错的工作,但由于地点太远,因此她拒绝了。

花了5个月时间后,小文终于找到一份平面设计的工作,起薪2300令吉。她最近也刚跳槽,找到一份薪水近3000令吉相同类型的工作。

青年失业率续攀升

她感叹,如今毕业生的起薪不高,有个系友在东马找到国际学校老师的工作,薪水只有1500令吉。

小文只是现时27万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青年之一。基本上,影响一个人是否就业的因素很多,例如工作机会、性质、地点、个人表现、薪水等。

根据国家银行发布的2016年度报告,我国2015年的总体失业率为3.1%,但15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高达10.7%。虽然青年只占劳动力人口约1/3,但失业人口却占61%。

我国青年失业率的按年增长率也较高,从2014年的9.5%增1.2%至2015年的10.7%,相较之下,总体失业率同期只增加0.2%。

报告分析,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青年失业乃全球趋势。全球青年失业率普遍上等于成年人失业率的3倍,总体失业率的2倍。

“我国2014年后的招聘率已放缓,原因包括商业情绪及中等的经济表现限制了公司扩张人力资源。青年在此趋势中往往首当其冲,成为最后一个被聘请的人,以及首个被解雇的人,因为他们缺乏经验及技术不佳。”

报告提醒,许多媒体报把焦点放在裁员,但减少招聘对经济有更大的影响,特别是影响青年及职场新丁。

公司与大专合作不足 学生缺实际培训难获青睐

槟城研究院吉隆坡分院高级研究员林志翰则认为,毕业生数量多,大家毕业后同时找工,导致职场职位求大于供,因此毕业生面对的竞争很大。

他认为,失业理由也包括毕业生缺工作经验,职场工作性质与大专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不相符。

此外,世界银行及人才机构的调查报告也列出毕业生失业的原因,即90%公司认为大专生应接受更实际的培训、80%公司认为大专课程无法反映现实状况、81%公司认为毕业生的沟通能力是主要的技术缺陷。

无论如何,尽管学术课程与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脱节,但公司与大专的合作依然不足,即50%公司没有组织性的实习计划,53%公司从未与就业中心合作,少过10%公司曾有与大学一起设计课程或计划的经验。

教育导向与市场需求脱节

投资槟城董事拿督李家全认为,大专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教育机构培训出来的人与市场需要的人力资源失配(mismatch)。

他认为,现今的教育方针及导向,与企业及制造业出现脱节,导致培训出来的年轻人与市场需要的人出现很大鸿沟。

他补充,现今父母的经济能力较强,孩子可能较依赖父母,所以不积极找工。年轻人的情绪管理及语言沟通欠佳,也导致他们找不到工。

求职心态须改变

“应征时,不只是看学位,也看你的人、讲话、想法,但现在求职者人直接问薪水多少?以前的人应征时说‘老板,我要做工’。如果你是老板,你要请谁?”

他说,老板认为自己在训练人,要花时间,还要支付薪水。

因此他认为,年轻人需改变想法,不只看薪水,而是看本身能为公司贡献多少。

他引述已故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乔布斯说的“常保饥渴求知,常存虚怀若愚”,意思是一定要不断学习及吸收知识,且不要斤斤计较,以为自己很厉害,否则最后什么都学不到。

“年轻人不要一直想著地位及金钱,而是要不断学习。有了知识及经验后,去到哪里都有人请。一旦秉持这种信念,年轻人就不怕找不到工,自然也不必担心回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