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州的垃圾源头分类计划已正式进入执法期,民众需把再循环垃圾分类出来。(档案照)

使用环保袋就环保了吗?-完结篇

 

理大全球永续研究中心主任苏兹曼认为,商家应聘请可持续发展职员,在公司运作上贯彻环保及永续性发展的概念,以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他是针对一些产品出现大量包装袋的情况,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在一些欧美国家,一些公司拥有可持续发展职员,探讨供应链的永续性。

“他们设计产品时,会考虑环境。用环保方式包装产品,如使用纸张或更生物降解的原料。”

他感叹,大马这方面起步较慢,一些公司考量利润多过环境。

针对一些公司生产或提供不耐用及不适用的环保袋,苏兹曼认为,虽然公司提供环保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若没构思清楚,只会制造多一份垃圾,因此在策划及设计前需了解人民需求。

槟城研究院城市研究组高级分析员郑丽云建议,重新检讨食物双重包装(如一大包饼干里有许多小包装)的机制,这必须从设计的角度思考,或考虑换成可生物分解的包装原料。

推广自备容器购物

“我们必须要求制造商及商家对环境更敏感,用创意方式包装食物,提出永续性包装的解决方案。”

她举例,国内有家公司推广零废料购物,鼓励顾客自行携带瓶子、容器及环保袋上门购物。因此,其他公司也应秉持减少垃圾的原则。

她也提醒,并非所有塑料都可再循环(有些塑料是再循环商拒收的),普遍上被接纳的再循环物品是塑胶瓶。塑胶内层有铝箔(如薯片)的也不被回收商接受,因需特别处理、缺乏技术、增加成本等。

无论如何,民众在自身权限内,依然有各种方式达到减塑的目的,除了自备环保袋,减少索取塑料袋,也可在购物时选择较少现成塑料包装的物品,特别是双重包装的物品。

应全面禁用 槟无塑政策仍多缺陷

理大全球永续研究中心主任苏兹曼认为,若继续征收每个塑料袋20仙的费用,只会鼓励民众继续付钱买塑料袋,因此应定下一个期限禁用塑料袋,并提供替代选择如纸袋或箱子。

他认为,槟州政府的无免费塑料袋政策的执行及执法仍有许多缺陷,且非所有商店都参与。

因此政府应评估此运动的成功性,并谘询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一些国家的无塑料袋政策成功大量减少塑料袋。例如丹麦在2003年时,向提供塑料袋的零售商征税,结果商店转嫁给消费者,并开始推广环保袋,这节省了66%的塑料袋及纸袋。”

苏兹曼披露,澳洲一些州属也禁用塑料袋。南澳禁用塑料袋的零废料活动从2008年实行后,如今每年节省4亿个塑料袋。

槟城的无免费塑料袋政策是在2009年7月从每周一天开始逐步落实,并在2011年成为全国首个每天无免费塑料袋的州属。

塑料袋收费减少

该政策也在今年4月“升级”,8个组别的商家即霸市、超市等需向地方政府注册,把征收到的钱交给州政府,纳入州政府除贫基金。暗中供应塑料袋给顾客的商家将被吊销营业执照。

但是,小贩、巴刹、咖啡店、小杂货店则被豁免,可继续提供免费塑料袋。

彭文宝说,截至5月为止,全槟已有613个商家注册。此计划自2009年落实至今,征收总额已超过544万令吉。该收费在2012年达到120万令吉高峰后,就逐年下降至2016年的59.7万令吉。

彭文宝分析,费用减少是因消费者环保醒觉提高,减少购买塑料袋。但另一个原因是,槟城一些超市收钱后没上缴给当局,反而交给位于雪隆的总部,如今槟州政府已要求这些超市把售卖塑料袋的收入上缴槟州当局。

在超市购物时,可把不同物品秤重后放进同一个塑料袋,就可节省更多塑料袋。
在超市购物时,可把不同物品秤重后放进同一个塑料袋,就可节省更多塑料袋。

重复使用比再循环更重要

一大堆零食或咖啡包装袋用完后只能直接丢掉吗?但有人选择把它清洗干净后收起来,并构思有什么用途,如作为垃圾袋。

身体力行实践减塑的陈丽香在住家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当场把家里收集到的数十个各类包装袋拿出来。现场在厨房看到的垃圾,则分别装在面包袋及咖啡包装袋里。

最近参与“塑胶城市”影子戏演出的她,也发现内层有铝箔的袋子,可在演出时作为反射光线用途。

建议高楼置堆肥箱

她强调,重复使用比再循环更重要,只要不断重复使用,自然减少垃圾量。

槟城研究院城市研究组高级分析员郑丽云也有相同经验,她把米袋、厕纸、洗衣粉等包装袋作为垃圾袋。

她说,垃圾可先进行分类,拿去再循环、堆肥或丢弃。但她理解,并非每个家庭都有空间或时间做堆肥,因此建议高楼管理机构提供堆肥箱,收集整栋楼的厨余。

她说,有地屋附近或巴刹,也可设立大型堆肥箱让居民丢厨余。“垃圾场有40%垃圾是有机废料,若能减少,能为政府省下一大笔钱及空间。”

郑丽云认为,拿到的塑料袋理应够装垃圾,根本无需购买垃圾袋,若垃圾太多,就应检讨个人的垃圾量了。

槟环境委员会主席彭文宝劝请民众勿制造太多垃圾,就无需太多垃圾袋。有些厨余如鱼虾可放盒子收冰箱,食物就不会发臭,之后可做堆肥。

“最重要的还是不要浪费食物,就可减少厨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