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一项长达75年的追踪研究显示,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良好的关系上。长年从事社区关怀工作的谢康明也有相似的体会,他说,“真正疗愈人心的不是金钱,而是爱与时间。”谢康明的大哥遭遇意外早逝,当年谢家是在社区志工的关怀与陪伴下,逐渐走出阴霾,推动他与父母投入社区关怀工作,继续把爱传递下去。
位于双威玛斯(Sunway Mas)商业区的“活力中心”,是刚成立不久的社区关怀中心。大门边的活动看板上,贴了每月活动行程表,除了星期一是休息日,其他日子都排满了活动,例如针对长者的乐龄生活圈,或是以儿童为对象的课业辅导班。
谢康明是自雇一族,工作弹性大,他每天下班以后总是现身“活力中心”与志工一起带活动,或是指导小朋友写作业,以及筹办有趣的教育和体能活动,既启发学习乐趣,又能将出外工作的子女呼唤回来共乐,加强家庭联系,进而推动社区融洽。他说,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跟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你不会随便跟陌生人吐露心声,只有在信任的人面前,你才会敞开自己,我们才能发挥陪伴与协助的功能。”
谢康明是基督徒,从小在教会长大,习惯过团体的生活。他从大学时期开始活跃于社区关怀活动,如今成立“活力中心”,把晚间与周末的私人时间都奉献出来,而推动他积极投入社区关怀工作的背后原因,是大哥的早逝。
“当年我才两三岁,而大哥也不过11岁,他走出校门口被巴士撞倒,重伤抢救无效。在很长一段日子,社区志工们来到家里陪伴我的爸妈度过丧子之痛,我相信如果没有他们的爱与支持,爸妈很可能走不出来。”他说,现在父母也以志工身份投入社区关怀工作,把爱传递出去。因此,他相信爱与连结,以及社区关怀的巨大力量。
成立中心 重修社区人情味
千百家之村约莫于1950年成立,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坐落在卡尤阿拉河旁,千百家新村被高度发展的商业区和新式住宅区重重包围,然而该新村仍保留著纯朴风貌,与四邻对比而成了“城中村”。
该新村的青壮年人口大量外移,独留长者和小孩在家里,社交圈急速地缩小。谢康明在成立“活力中心”之前,曾与团队进入千百家新村与当地居民进行访谈,有老者告诉他,看著邻居朋友一个个走了,“我在等时间死。”他听了心头一酸。他也发现,虽然很多年轻人迁移出村,但是利用父母的户籍替孩子报读邻近的华小,小孩平日托付给父母代为照顾。有小孩告诉谢康明:“我明明有父母,却跟没父母没两样。”谢康明说:“这个小孩失去了重要的‘家庭’价值观,他长大以后自己组织家庭可能面对障碍。”这让谢康明更加确定成立社区关怀中心的必要性,重新将社区的人们联系起来,扩大当地居民的社交圈,以恢复旧时新村古老的人情味。
“活力中心”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成立,它是一个以爱心为出发点的陪伴模式,希望社区里的长者和小孩,能够在原本生活的社区中得到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建立关系 灌输孩子正确价值观
谢康明在从事社区关怀工作的同时也看尽基层的百态,“有次我问孩子们,如果趁大人走开的时候偷拿桌上的手机,这样对不对?有些孩子认为这样并没有错。”所以,在为小孩子课业辅导的时候,志工也会灌输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偶尔也会有挫折的时候,“以前我在士拉央服务的时候,有个孩子我从6岁看到12岁,但是他还是在营会被抓到偷东西。我当下真的很生气又痛心,也终于体会到为人父的心情——明白我以前做错事情,尽管是很小的事情,爸爸生气难过的真正原因。这也让我领悟到,教导小朋友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要持续投入的漫长过程。”
在推动社区照顾关怀服务时,如何评估是否有落实社区照顾服务的目标?谢康明说,居民的意见或行动反馈就是最好的评估机制。
“好像课业辅导班有个孩子,送他去补习班他都不情不愿,但是来这里就很积极,放学回家赶快冲凉吃饭,就吵著要来上课。后来我发现是我们与他建立的关系基础,除了课业辅导,志工们也花时间聆听他们的问题,让他期待来这里。”
他继续说:“孩子们都渴望爱与关心。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或是失去功能性,忽略了孩子的内在需求,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爱,他们会向外寻求。如果遇人不淑,孩子很可能会误入歧途。”
课业辅导获得正面回应,谢康明的团队得到莫大的鼓舞。随著越来越多家长为孩子报名课业辅导班,谢康明却烦恼志工不足的问题。志工是社区关怀据点的主要人力资源,却存在著志工人力管理与招募的困境,“要让志工持续每个星期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真的不容易。”尽管困难重重,他并不放弃一点点可能的机会,他说自己很幸运,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护扶持、共同进退,支撑著他一直走到现在。
由于“活力中心”的场地与经费都是通过教会拨款的,谢康明笑说:“一开始当地居民也带著怀疑的眼光看我们,认为我们是要说服他们信教,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了解传教不是我们的动机。”他续说:“有个安娣观察我们一段时间,有天她来告诉我们的志工,她的儿子两年前过世了,而她现在正面对忧郁症。”
改变世界 不在朝夕
来自亚罗士打的谢康明,只能说英语和福建话,不谙华语和其他方言,他服务的社区居民,主要以华语、广东话、客家话沟通,但是“活力中心”默默为在地社区服务的用心,居民们都能感受到。以前亚罗士打教会的牧师是他的榜样,“他是ABC(美籍华人),不会说华语和福建话,但是当地人感受到他的爱心,每次他去巴刹,居民都会送东西给他。爱心与真诚不分语言,透过相处能真切地感受到。”
谢康明自嘲是老一派的思想,看重家庭观念,当他看见现在社会的价值观被扭曲,他知道自己要行动起来,为社会做些什么。要改变世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透过一点一点的努力,注入爱心与美好,有一天世界会变得美丽又有爱。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