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服用某某药品,就能避免患上新冠肺炎。”“听说某某摊位的摊主中招了!大家别靠近某某地区。”“注意了!在私家车内不戴口罩也会被罚款”…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你一定也看过大量标题耸动的假新闻在各个社交媒体上传播。你是否曾有那么一瞬间相信这些内容所言属实?你是否曾经转发这些讯息(纵使出于善意),成为散播和助长假新闻的一小片雪花?

假新闻泛滥是存在已久的现象。然而,在疫情期间,人心惶惶的时刻,我们更加容易不经思索就全盘接受接触到的资讯,也因而更能切身体会假新闻所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何危害自身健康,甚至性命。当假新闻传播得比病毒还快,导正错误的观念比治疗疾病更艰难,世界卫生组织(WHO)以“讯息传染病”(infodemic)一词概括这个现象。

“讯息传染病”意指在疾病爆发期间,不管是网络世界或现实世界,都充斥著太多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讯。这不仅造成混淆,导致人们做出冒险行为,危害自身健康;也会使大众不信任医疗卫生机构,进而削弱公共卫生决策所能达到的效果。在人们不确定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身与他人健康的情况下,“讯息传染病”会使疫情恶化或延长爆发时间。

在马来西亚疫情延烧期间,曾被广传并引起大众混淆的假新闻,信手拈来就有好几则,包括因心脏病发作而病逝的护士,被误传死因是由疫苗引起。另外,网民也通过简单的制作与编辑图片的技术,篡改卫生部发布的每日新增病例数据图,以夸大的数据引起恐慌;或盗用卫生总监诺希山的名义,散播不实言论误导大众,如扬言“疫情不会结束,马来西亚人必须做的15件事”,导致卫生部在官方社媒账号上,除了必须即时更新国内最新疫情进展,还得花功夫一一驳斥这些假消息。

TechCamp工作坊活动主持人与参与者的团体合照。
TechCamp工作坊活动主持人与参与者的团体合照。

TechCamp激荡教育火花
在2020年成立的大马-菲律宾媒体与资讯素养网络(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MY-PH Network),以建立一个知识型社会为目的,希望社会具备能力生产高质量的中立内容来打击假新闻。意识到媒体识读教育须从学校做起,该组织在3月29日举办为期3天的TechCamp线上工作坊,聚集两国的教育工作者,探讨如何将媒体识读元素整合到教学计划当中。

工作坊的主题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媒体与资讯素养”,希望在移动快速的数码时代里,让大众理解媒体识读的重要性,并为教师提供工具和方法,在课堂里以引人入胜的教学传授相关知识。超过70名来自美国、西班牙、荷兰、泰国、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讲座、脑力激荡与问答环节分享各自在学校教授媒体识读的相关知识。

这项工作坊由美国国务院、美国驻吉隆坡大使馆和槟城研究院联合资助,所谈论的主题涵盖:大马与菲律宾媒体格局概述、在现代课堂里打击假新闻、公民线上推理(Civic Online Reasoning)、网络礼节(Netiquettes),以及疫情和紧急状况下的媒体与资讯素养等等。

本期邀请TechCamp大马-菲律宾组委会联合主席黄丽清深入讲解,何为媒体与资讯素养。

TechCamp大马-菲律宾组委会联合主席黄丽清。
TechCamp大马-菲律宾组委会联合主席黄丽清。

媒体与资讯素养Q&A(黄丽清解答)
在现今数码时代,媒体与资讯素养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当中包括以正确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来获取资讯,以批判性思维去评估其内容,并理解其含义。媒体与资讯素养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分辨一则资讯是对还是错,是准确的事实还是虚构的谣言。

Q.为何要在学生与社会中推广媒体识读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根据资讯来做重要的决定,并通过获取资讯来对某些人、某个国家、宗教或特定局势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若该资讯是虚假、夸大或歪曲的,我们便无法对世界有准确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虚假的资讯在新冠疫情期间大肆流传,形成大规模的“讯息传染病”。与新冠病毒相关的“讯息传染病”内容包括:
▪ 新冠病毒的起源与传播;
▪ 错误的统计数据;
▪ 医学知识,如症状和治疗方式等;
▪ 对社会、经济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恐慌购买与囤积卫生纸;
▪ 政治化,如对疫情可能持续的时间提出毫无依据的主张、政治人物的言论比科学家得到更多媒体曝光等;
▪ 欺诈事件,如窃取个人隐私资料的骗局。
因此,对学生进行媒体识读教育,并为他们提供工具与知识,去评估与验证资讯来源,极为重要。

左为活动主持人兼菲律宾中央大学代表Ricky Rosales,右为特邀发言人兼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秘书处主任Dr Ethel Agnes。
左为活动主持人兼菲律宾中央大学代表Ricky Rosales,右为特邀发言人兼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秘书处主任Dr Ethel Agnes。

Q.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学校教授媒体与资讯素养?
电脑素养(Computer Literacy),意指拥有使用电脑的能力,早已纳入我国学校的课程纲要里。在小学,学生通过“科学与科技世界”(Dunia Sains dan Teknologi)和“资讯与通讯科技”(Teknologi Maklumat dan Komunikasi)等科目来学习与电脑相关的知识。而中学的电脑科学科目课纲,在“电脑及其影响力”(Komputer dan Impak)章节中,也对隐私、网络霸凌、骇客和网络伦理等概念展开简要的讨论。
尽管如此,关于如何在网络社群中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了解自身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与回响等等,却未囊括在任何中小学的科目里。
教育工作者可以试著将多门学科的知识相互整合,如科学、数学、语文、地理和电脑科学等,将媒体识读教育融汇其中。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将媒体识读整合到数学或统计学的课程中,教导学生洞悉统计数据背后可能藏著误导或扭曲的资讯,如当我们看到一则广告表明,高达80%的牙医推荐某个品牌的牙膏,我们可以提出质疑,这80%的样本人口代表了谁、多少人等等。
另外,我们也应该将媒体与资讯素养纳入学校课程,成为公民或通识教育,培育下一代使用资讯与通讯技术的能力,创造与分析包括媒体在内的资讯内容。除了传授知识,教育工作者也能教导学生如何以批判性的思维去评估、验证和查证资讯,了解资讯来源的可信度,并以良善与负责的态度使用社交媒体。

Q.欲提高大众对媒体与资讯素养意识,可采取什么措施?
1.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媒体与资讯素养培训,并将培训课程系统化,好让他们可以与学生和其他教学机构共享知识。
2.动员各界人士,包括政府机构、学术界、民间团体、出版社、广播公司、媒体组织、学校,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和推广媒体识读教育,并进行监督与查证工作。整个社会的集体努力至关重要,以确保准确与即时的资讯,能够畅通无阻地流传,有助于大众决策和国家建设。
3.成立事实核对委员会,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与责任的意识,如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推出的标志性活动——“明智点击”(Click Wisely),教育大众如何在网络世界保障自己的安全。该组织也开设一个打击假新闻的网站sebenarnya.my,为使用者核实新闻的真伪,向大众传达“不确定,勿分享”的观念。
4.加强媒体从业人员在实践媒体道德方面的专业,通过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职业操守和标准程序。
5.教导社会大众如何充分利用媒体与资讯科技,包括了解言论自由、获取真实与可信资讯的权利,来保障自身权益。
6.通过实施严格的法令,遏止假新闻传播。

“绵羊”英文单词,协助分辨新闻资讯真伪
由谷歌新闻实验室成立的First Draft News网站,提倡一套方法,在决定分享该资讯前,不妨先想想英文单词“SHEEP”:

来源(Source):浏览该网站或账号找寻背景讯息,搜索用户名称,是否与特定政党或组织有明确链接?是否表明其输出的内容纯属讽刺或模仿?

历史(History):上述来源是否有议程,通常推广哪一类的资讯,是否固定攻击或支持某一立场?

证据(Evidence):是否有相关证据支持或否定上述来源所发布的讯息?

情绪(Emotion):上述讯息来源是否使用过度情绪化的字眼来表达观点?检查文章里是否有耸动、具煽动性和分裂性的语言。

图片(Picture):一张图片能承载千言万语,也比文字更容易逃开我们采取批判性思维的审视。我们需要确认该图片想要传达什么讯息,或上述来源是否依赖图片来企图吸引注意力?